本报驻江西记者 柯中华
在江西文化改革和发展进程中,5月31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2012年5月31日,江西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经过强启动、急行军,实现大变局,做到“零上访”,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肯定,圆满完成转企改制任务。
2013年5月31日,恰逢江西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一周年,江西省委书记强卫深入省直文化单位调研。他指出,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后,给江西文化事业带来了活力和新的发展变化,创造了新业绩,再次证明了党的十八大确立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正确的。
破茧而出
江西省话剧团有限责任公司转企改制以来,紧盯小剧场话剧市场,一改过去一年一台戏的状况,在一年内,向市场投放10个新剧目,实行周末常态化演出和立体式营销,并在湖南长沙、萍乡等地驻场演出。全年演出139场,实现票房收入129万元,分别是改革前一年的4.5倍、1.17倍。强卫详细了解了剧团在改革后不断推出新剧目开拓演出市场的情况,看望了正在排练转企改制后第一台大型话剧《生如夏花》的演职人员,与现场导演亲切交谈,询问剧目创作生产情况。
转企改制以来,江西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在省内及甘肃、湖北、广东等省演出,首次在南昌推出周末音乐会。全年实现商业演出收入667万元,是上年的1.6倍。下乡演出也比改革前增加9倍。公司还在广州设立办事处,一举签订了在广东红军小学演出40场共计300万元的合同。
强卫看望了正在为“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交响乐基层百场巡演”紧张排练的演员。当得知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转企改制后,创造了30年来江西文艺团队首次登上央视春晚舞台的新成绩时,强卫十分高兴,鼓励演员们再接再厉,创造新业绩。
转企改制一年来,江西省京剧团有限责任公司迅速打破15年没有进剧场演出的困境,从2012年8月开始,已演出264场,演出收入236万多元。省杂技团有限公司分成两个队轮换演出288场,是上年的2.4倍;演出收入195万元,是上年的4.9倍。省木偶剧团有限公司完成演出349场,收入266万元,分别是上年的2.5倍、4.2倍。
调研中,强卫一边听取转制院团的发展情况汇报,一边仔细询问在基层演出的条件,关心院团的观众、市场和职工收入的增长。当听说省直5个改制院团一年来演出1266场,其中商业演出445场,总收入1956万元,实现“双过千”,同比分别增长111%、214%时,强卫深表肯定。他指出,通过文化体制改革,江西文化发展增添了新活力,取得了新成绩。要继续沿着党的十八大确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奋勇前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改革一年来,江西省各级各类文艺演出团体演出3.2万场,观众1339万人次,票房总收入4.86亿元。
化蛹成蝶
改革前,“人喊人听不见”。院团只要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搞不搞创作,去不去演出,都不影响生存,甚至生存的压力更小。剧团普遍不愿排新戏,不愿多演出,因为多演多赔、不演不赔。
改革后,“政策喊人一大片”。江西省直院团转制后享受“下乡惠民场次补贴由每场4000元提高到每场7000元至1.3万元、商演实施一比一的奖励”两项政策扶持,不仅确保了“财政支持不抽回,职工利益不减少”,而且让省直各院团看到了货真价实的政策红利。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