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产业与市场·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数字出版到了怎样的时代?
产业与市场·周记
图片新闻
华彬集团的文化自觉
亚洲成为纪录片市场活跃力量
莫言与美国青年作家对谈文学创作
中国优秀军事题材影片展在京举办
北京欢乐谷狂欢节引爆暑期




 中国文化报 >  2013-07-03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莫言与美国青年作家对谈文学创作

    本报讯  (记者于帆)6月30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58岁的中国著名作家莫言与22岁的美国青年作家约翰·兰多夫·桑顿在北京师范大学进行了一场题为《世界如何想象与书写中国》的对谈。此次活动也是由莫言担任主任的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举办的文学对谈系列活动之一。

    约翰·兰多夫·桑顿1991年生于英国伦敦,12岁移居美国,现就读于哈佛大学历史系,他14岁时赴北京生活一年,学习汉语,并与北京网球少年队共同训练。7年后,他将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这段中国经历写成了《美丽的国家》一书。

    在谈到该书时,莫言说作者的着眼点始终放在“中国人”身上,用心灵去感受和捕捉他们的善良、纯朴或狡猾、肤浅,这一点令人欣赏。谈到自己的小说《红高粱》被张艺谋改编成电影在柏林获奖后曾遭到的“迎合西方对中国的想象,故意给西方人看中国的落后面”之类的批评,莫言表示,那时候写作并不知道西方人到底喜欢中国的什么元素,只是用内心来写作,“感觉心里压了很多话要说出来,所以我就开始写。”莫言认为,人性很多基本的层面是一致的,因此西方文学也好,中国文学也好,好的作品都能打动人。桑顿对此深表赞同,他说自己和中国青少年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共通点,而且他始终带着开放的心态看中国、体验中国、挖掘中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