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光凡
散曲是元代文学的代表作之一,是我国诗歌史上继唐诗、宋词之后的又一座高峰。在名家辈出的元代曲坛,为湘人赢得极大荣誉的是号称“一世之雄”的著名作家冯子振。
冯子振是湘乡人(一说攸县人),很有才气,能诗能文,而最出色的是散曲创作,流传下来的有44首。大德六年(1302年)冬,他流寓京城,与友人于风雪中宴游,听歌女演唱白贲的名曲《鹦鹉曲》,优美的辞曲深深地打动了大家。因为这支曲子是曲中“最上品”,韵律要求很严,很少有人能够和韵作新辞。友人素知冯公才华出众,便纷纷举酒索和。冯子振一时兴发,以汴、吴、上都、天京风景故事为题,即席按原韵和作38首,即景生情,抒怀写志,吊古伤时,笔锋所及,顷刻成篇而不失韵律,令四座惊倒。下面录其二首。
其一:
正宫 鹦鹉曲·山亭逸兴
嵯峨峰顶移家住,是个不唧溜樵父。
烂柯时树老无花,叶叶枝枝风雨。
故人曾唤我归来,却道不如休去。
指门前万叠云山,是不费青蚨买处。
山中之亭,是隐逸之士栖游之所。这支散曲的主人公是一位抛弃仕宦之途,归隐山林的老樵夫,因而他对采樵这营生并不精通(不唧溜,是不伶俐、不精细的意思),但他确是樵夫中一位深受人们尊敬的长者。散曲用精练生动的语言,刻画了一个鲜明、丰满的艺术形象,讴歌了老樵夫那种遗世弃俗、超然物外的美好情操,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动人的艺术魅力。
其二:
正宫 鹦鹉曲·农夫喝雨
年年牛背扶犁住,近日最懊恼杀农父。
稻苗肥恰待抽花,渴煞青天雷雨。
(幺)恨残霞不近人情,截断玉虹南去。
望人间三尺甘霖,看一片闲云起处。
这支散曲,前篇写农夫盼雨,(幺)篇写天公无情,作者以对立的两方结构全篇,读来牵系人心。曲中的字字句句,全由农夫眼中看出、口中说出,极为真切自然,毫无涂饰的痕迹。这种设身处地,与农民呼吸相应,直接反映农家生活与农民思想情绪的作品,在元散曲中是最少见的,实属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