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网友爆料:某部电影在上映期间,共向影院“注入”1500万元票房。这位网友同时解释了“注入”票房的多种模式,最常见的即为电影包场。另外,片方还可以同各影院私下谈合作,稳定排片量,以此推高票房,便于媒体宣传。消息一经传出,关于票房的真实性问题再次引发网友讨论。而正在热映的电影《小时代》也遭到网友的爆料,该网友表示,影片上映首周,片方花钱在众多影院大量买票包场,并且根据影院的排片量来确定分账比例。但对此消息,片方予以了否认。
评:由于《小时代》公映首日的全国排片已经超过45%,刷新了2D电影排片纪录,北京某影城甚至出现了全天放映一部《小时代》的怪相,难怪会有网友因此质疑片方是通过包场扩大声势。实际上,让人不解的是,相比火爆的排片, 《小时代》在电影网站的口碑却低得惊人。这样的反差引发的争论在网上硝烟四起,不过,回到电影市场本身,正如网友的质问:电影市场行为“能规矩点吗?不论影片质量好坏,不能在市场上正常走一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