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理论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辨析中国散文谱系中的民族精神底色
信息化时代汉字文化面临的挑战与担当
“我是一棵永远不倒的向日葵!”




 中国文化报 >  2013-07-24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是一棵永远不倒的向日葵!”
——试析话剧《燃烧的梵高》的舞台艺术

    刘  平

    之所以认为北京人艺最近演出的话剧《燃烧的梵高》(编剧伊非,导演任鸣)是一部好戏,是我在看这部话剧时被“燃烧”了、感动了。这个戏的演出能有这样的效果,我认为首先是编剧被“燃烧”,之后是导演被“燃烧”,演员被“燃烧”。他们被“燃烧”所产生的创作激情,自然而然也就“燃烧”到了观众。

    《燃烧的梵高》创作能成功,首先是编剧被这个题材吸引了、感动了。正如编剧自己说的:“在每个人的奋斗历程中,有的人离生活越来越远,离梦想越来越近;有的人离生活越来越近,离梦想越来越远。”她希望通过梵高形象的塑造,追求“一种纯粹”,呼唤“一种执着的艺术创造精神”。这,大概就是这个戏在今天演出的现实意义。

    梵高是一个吸引人的题材,也是一个难以驾驭的题材。看得出来,编剧在《燃烧的梵高》中写作重点是描写梵高的“情感”,突出的是他“如火样”的性格和至死不渝的艺术追求。剧中选取梵高一生中不同历史阶段的几件事,从不同的侧面表现出梵高性格的复杂和为人处事的真性情。

    当我们不了解梵高这位艺术家的时候,会主观地认为梵高是个清高的、高蹈的、不食人间烟火的艺术家。实际上不完全是,他有清高、高蹈的一面,也有世俗、实用的一面。他的性格也不是生下来就形成的,而是他所生活的时代环境一步一步造成的。剧作通过梵高与教会的关系、娶妓女茜恩为妻、与弟弟提奥以及画家高更等人的交往,展示了他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年轻时的梵高一心想做个好牧师,布道救赎,为上帝服务。但是,由于他的“过度”关注穷苦矿工们的生活而惹恼了教会,他被教会开除了。从此,他不再信任上帝,上帝“只是有钱人的上帝”。是穷苦的矿工们感染了他,“从今以后我不再向十字架祈祷,我要用画笔为他们(矿工们)祈祷”。他第一次感受到了绘画的力量。这是他热爱艺术的开始。

    梵高令人景仰的是他的道德坚持和执着追求。梵高尽管在生活上贫穷,但他在道德上并不觉得低人一等,而且他是以平等的态度去尊重他人。他娶妓女茜恩为妻,遭到普遍反对。表哥说他辱没了梵高家族;朋友嘲笑他,耻于与他为伍。他却不这样看,他从没有把茜恩看做“下贱的女人”,而是视她为“天使”,并在茜恩最困难的时候向她求婚。梵高的这种道德坚持,无疑显示出他的人格及独特的价值观。同时也是他坚守自己的艺术创作理念的思想基础。他的画卖不出去,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他的画多以穷苦的矿工和普通人为内容,被有些画商认为是“粗鄙不堪”的东西。而梵高却不这样认为,也不想改变自己的初衷,依然坚持画自己喜欢的内容,即使卖不出去。

    编剧在这个戏中不仅塑造了性格鲜明的梵高形象,而且通过剖析梵高,透视梵高的生活及艺术创作的成功之路,思考了很多问题。诸如艺术与生活、艺术与金钱、艺术的成功与艺术家的个性等等,并把这些问题上升到哲理的层面,使作品具有了深层次的现实意义,给人们提供一种思考的启示。“一个艺术家应该用心灵来创作”,粗制滥造出不来好作品。“绘画的原则与一个人的贫富是毫不相干的”。梵高在创作上的“失败”与“成功”就说明了这一点。他生前的“失败”(画卖不出),是因为他的画不随波逐流,也不赶时髦,他的作品与“流行的”东西格格不入;然而他死后的成功,恰恰是因为他生前的执着,不赶时髦,一心只创作自己喜欢的东西,用“心灵”去画,甚至把生命都融入其中,他的画有着一种独特的艺术气质,凸显着一种顽强的艺术生命力,令人永世不忘!这些,是值得今天的艺术界深思并引以为鉴的。

    在这个戏的演出中,导演的贡献是以一种敬畏的心态、朴实的创作手法把该剧呈现给观众,并在展示全剧内容、深入开掘其内在含义的过程中塑造了一个独特的艺术形象——梵高。他与演员密切配合,深入地开掘人物的内心情感,精心地展示人物的个性,细腻地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国话剧人物长廊里又增添了一个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王劲松(饰梵高)的表演,朴实自然,惟妙惟肖,演出了人物的平凡,也演出了人物的与众不同;演出了人物的世俗,也演出了人物的高傲。梵高在别人面前可以低三下四,但他骨子里却有着一种令人感到威严的高贵。这大概就是他在最困难的时候能够创作出风格独特作品的人格力量。王劲松的表演不事雕琢,刻画人物性格透着一种深刻。比如表现梵高对妓女茜恩的态度,没有一点儿虚假,没有一点儿鄙视,或许是同命相连,他不仅同情茜恩,“养活五个孩子不容易”,而且是从心里敬佩,觉得她有着“天使”般的心灵。面对梵高的求婚,茜恩说:“你娶了我这样的女人,大家会觉得你道德败坏。”梵高说:“就让道德见鬼去吧!”剧中梵高为茜恩按摩、捏脚的场面特别感动人,一个男人如此尊重妻子,一个艺术家如此爱护模特儿,确实令人感佩!直到茜恩为了找到面包、填饱肚子、养活孩子,不得不离开时,梵高很感无奈,仍然真诚地对茜恩说:“不要再上街了,不要再刺激我!”“傻瓜,我不是你的天使!”“你是我的天使!”普普通通的几句话所透出的真情实感,令人动容,也令人心痛!

    在梵高看来,“向日葵,它是太阳之花,只有太阳才是它膜拜的偶像,才是它朝圣的地方,只要有信念和意志,它就能像阳光一样地燃烧”。梵高也要这样地“燃烧”自己,他要把“激情”糅进作品。或许是磨难太多,梵高病倒了,精神上出了问题,住进了疯人院,无法解脱自己,终至自杀。但他的灵魂不死,精神不倒,“我是太阳的孩子!”“我是一棵永远不倒的向日葵!”此时天幕上的那株“向日葵”突然放出“光”来,金光灿灿。它是梵高精神的象征,它在同梵高的生命一同“燃烧”!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