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湖南记者 邓雅琴 实习生 徐立莎
两年来,长沙市天心区各文化馆、站以文惠民的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进行得有声有色。特别是今年暑假以来,为热爱文艺的少年儿童、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开展的多个公益性(免费)培训班每天都在天心区文化馆开课。7月18日,记者也来到这里,和孩子们一起感受艺术的熏陶。
“一直想练字,现在不仅有好老师教,而且还不用花钱。”在长郡中学上初二的史京霖笑盈盈地说,她从书法教室出来洗笔,一股认真劲儿洋溢在脸上,“原来不知道还有免费的培训班,听同学说了后马上赶来报了名。”培训班有各种内容,她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了书法班,“很喜欢这里,以前放暑假上午总是睡懒觉,现在会自觉早起赶来学书法,回家还会继续练。”
“我是自己来报名的!”天心区铜铺街小学的彭思倩骄傲地说。思倩今年9岁,放假前班主任老师宣布了文化馆有免费艺术培训的消息。天心区文化馆向各个街道、社区、学校等发送开班通知,以便更多的人知道这个活动。彭思倩才上了3节课,已经由最初连笔都不会握到能有模有样地写字了。“我以前上过好多要交费的才艺班,到这里上课不要钱,老师教得还特别好。”一个大一点的孩子挤过来说。
课间休息,书法班老师陈觉群才有空聊上两句。这位天心区诗词书法协会常务副会长今年67岁了,退休以后他却比许多在职的人还要忙。每周四、周五来文化馆给孩子们上课,还有好几天要去青园小学、铜铺街小学等学校教书法,他主编的诗词书法会刊《天心阁》,也一直按期出版。
就在记者采访时,还不断有带着孩子前来报名的家长前来。家住汽车西站附近的郭敏带着儿子谭麟程赶来,她对这种公益性的培训班很放心。“这么多班,我们报古筝班好不好?”有一位妈妈指着墙上的培训安排表问孩子。“7月7日就已经截止报名了,但因为陆续过来的孩子太多,我们又增设了2个班。”天心区文化馆免费培训部主任张敏说。从培训安排表上看,文艺类型多种多样,甚至还有在市场上培训费用高昂的陶笛、阮等乐器课程。看了一会儿,有的家长又犹豫了,他们担心来上课还得自己先花钱买乐器。张敏告诉记者,来文化馆上课都是免费提供乐器的。她说,馆里有数十把二胡、有专门的琴房、练笔台等。培训班请的老师,有专业领域的老艺术家,有几十年教学经验的退休老教师,全是水平很高的专业人员。
从2010年开始,天心区文化馆就开始进行全公益性质的各类文艺培训,并且开班多、开班时间长,几乎每个季节都会开课。现在是从7月开始的暑期班,主要面向6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开设,每班20人,声乐、拉丁、书法、古筝、二胡等10个班办下来,每天都有好几个班在上课。等为期2个月的暑假班一结业,马上就会有秋季班开课,非寒暑假成年人也可以报名,还有专门开设的“百姓艺术讲坛”“文艺骨干培训”等,算下来每年都有五六千人次可以进行免费学习。
8月底在长沙市坡子街湘江剧场,将上演一场孩子们的汇报演出。届时,暑期里学到的各种才艺将得到展示。这个暑假,长沙市许多地方都在进行着这样的公益培训,一个又一个以文惠民的公益举措,让孩子们在暑假里收获了自信和快乐,让家长们省心省力,也让更多人走进了城市公共文化场馆,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