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伟 谢晓梦 鲁逸飞
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是这座城市的底蕴与灵魂,也是城市的个性和品位。岳阳楼、文庙、慈氏塔、鲁肃墓……都是湖南岳阳这座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城市的文化符号,记载着这座城市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文化名城,“金字招牌”保护不力
2013年上半年,岳阳市GDP过千亿元,成为湖南省财政仅次于长沙的城市。当前,岳阳市正在轰轰烈烈地开展创建国家文明城市,争取国家交通管理模范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荣誉称号。然而,岳阳还有一块金字招牌比上述“帽子”的含金量更高,那就是1994年岳阳市成为第三批99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湖南除省会长沙外,跻身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行列的唯一地级市。
然而,荣誉并非是“终身”的,住建部与国家文物局2011年起派遣专家组走访了全国各地历史文化名城后,于2012年底通报批评了保护不力的山东聊城、河北邯郸等8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岳阳位在其中。这一通知被视作是有关部门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不力的地方发出的“黄牌警告”。
8月底,将进行复检验收,岳阳这块金字招牌在本月将迎来严峻考验。日前,笔者专程走访岳阳市,调查该市整改情况,岳阳市委书记卿渐伟表达了全市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个荣誉称号的高度重视,介绍了岳阳市按照上级要求整改的举措。
实事求是,认真细致狠抓整改
岳阳市文广新局局长汪灿介绍:获知通报批评后,岳阳市政府就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进行了研究动员和周密部署。成立由湖南省副省长黄兰香任顾问、岳阳市市长盛荣华任组长,其他领导和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岳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的办公室作为常设机构,在岳阳市文广新局正式挂牌办公,完成了岳阳历史文化名城历史建筑的调查和建档工作,以岳阳市政府名义公布了第一批市保39处历史建筑名单,并实行挂牌保护;启动了岳阳楼、岳阳文庙、慈氏塔、洞庭南路历史街区、陆城南北正街历史街区、岳阳教会学校等的维修方案或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做好旧城改造和名城保护的结合;并制定出台《岳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条例》及岳阳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的保护办法和维修管理措施;加大名城保护的资金投入,同时拟设立岳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基金,营造历史文化名城良好的保护氛围。
在根据通知要求逐项落实整改的同时,岳阳市由政府主管领导带队,于今年6月专程赴京向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汇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主要做法与整改的实际进程。
尊重历史,不让文化街区消失
目前,全国共有120个城市获历史文化名城殊荣。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指出,其中有将近20个没有历史文化街区,将近一半的历史文化街区不合格。岳阳为何会被通报批评,历史文化遗产遭到严重破坏的程度又如何?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党委书记柳肃说:“岳阳最主要的问题在于洞庭北路的历史文化街区消失了,只剩下一些孤立的文物点比如岳阳楼、文庙等。” 按照规定,至少拥有两个历史文化街区的城市才能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要成片,要有古建筑、古街巷等,像岳阳楼、文庙这些只是文物点。
早在2007年9月,岳阳楼景区汴河街试开街。翻修一新的汴河街贵气十足,气势恢宏,成为当时的一大亮点。“这就是一个仿制品。”柳肃说:“历史文化街区拆除重建与文物的‘异地保护’不同,将大片老街区拆除,重新建起仿古宅院、街区。街巷的基本格局虽然还在,但里面的建筑全部是新的,这就是假文物。”
岳阳市文物管理处副主任欧继凡介绍,岳阳市今年3月正式成立“岳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领导小组”。岳阳市委、市政府要求:做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薪火传人,珍惜自己的历史文化基因,发扬岳阳“先忧后乐”的城市精神核心内涵,爱护城市个性。岳阳加大名城保护的资金投入,专项资金由财政优先保障不低于1000万元,工作经费确定在每年原有20万元的基础上加大幅度到100万元。岳阳市第七批新增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慈氏塔所在的洞庭南路就是岳阳市目前保护中的历史文化街区。与慈氏塔数米之隔的一栋老房子里,女主人杜秀英介绍,她的房子已经换过几拨主人,这栋西式老洋楼有百年历史,曾是教堂,又做过岳阳第二医院门诊楼,后来又转给纸厂。2000年,杜秀英花了9万元将其购下。这里的市民说,慈氏塔保佑一方平安,这里八九十岁的老人特多,身体好得很。
欧继凡说,为全面提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水平,近几年来岳阳市先后投入6亿多元改造城区基础设施和旧城老街,相关部门单位高度重视对不可移动文物和历史街区的保护,努力做到修旧如旧、古色古香。岳阳市委、市政府正以务实态度全力保护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块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