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美文/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单 车
姥娘土




 中国文化报 >  2013-08-28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无标题
一座曾经叫做长安的城

    吉建芳

    一座古老而文明的城市,历史老人曾为它镌刻了无数的辉煌;一座朝气蓬勃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时代赋予它特有的风姿神韵。它的名字叫——西安。有人曾这样比喻:中国是一棵参天大树,到北京看到大树的树冠,到西安看到深埋在大树下的树根。

    西安,古称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近些年,曾有人试图将它的名字又改回“长安”,无奈后人早已习惯和认可了“西安”二字。早在八十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蓝田猿人就开始在这里安家落户、生儿育女,人类始祖开始由蛮荒走向文明。到了六七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日益聪慧的先民们在西安市东郊建造了造型简单、经济实用的原始村落——半坡村,这是中国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典型代表,也是我们的祖先逐渐走向文明的又一重要见证。

    有人说,中国的中心之点,或称大地原点,就在西安。西安是我国建都最早、历时最长的古城,三千一百多年的历史中,曾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汉唐时期,西安是古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交流的中心,是当时人口最早超过百万的一座城市,堪与古罗马相媲美。经历众多王朝更迭,自然帝王陵墓也多。对于一国之君来说,在世时高居万人之上,尽享富贵荣华,死后自是不会薄待自己。于是,一座座修建得气势恢弘、华丽考究的帝王陵墓,给这座城市增添了许多异于其他城市的神秘庄严和雍容奢华。因为陵墓多且集中,后人往往会一不小心就惊扰了故人的旧梦,让沉睡千百年的帝王陵墓和不计其数的陪葬品重见天日。

    当年,临潼一位叫杨志发的老汉,就是在打水井时意外发现了秦始皇兵马俑。杨老汉当时一定不知道,他这个意外发现后来不但震惊了国人,更震惊了世界,最终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方方正正的明代古城墙,历经一个又一个时代的变迁,仍傲然挺立于城市的中央位置。晨钟、暮鼓和依然流淌的护城河,给这座迄今为止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古城墙遗址增添了许多生机。后宰门、书院门、端履门,案板街、炭市街、广济街,尚德路、尚勤路、尚俭路,德福巷、安居巷、索罗巷,大差市、饮马池、柏树林……一个个寓意深刻、令人玩味的街道名称,或有书卷气,或有烟火气,或质朴直白,或蕴含某种期许。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浩瀚的文物古迹遗存,使西安可以当仁不让地被称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中国古代社会的“自然历史博物馆”。

    繁荣昌盛时期的古人,在衣食无忧之后,也十分注重文化娱乐和休闲放松,透过造型精美、色彩浓艳的唐三彩可以窥其一斑。宽袍广袖的低胸长裙,把女人们妩媚婀娜的身姿衬托得更加美艳动人,发髻高挽,配上轻描淡抹的柳叶弯眉、樱桃小口,任是柳下惠恐怕也难免浮想联翩。仿唐乐舞是这座城市日渐兴盛的城市娱乐,观者无不恍若回到了大唐盛世,回到了古长安,回到了那个人们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纯真年代……

    在大唐明月的映照下,沐浴后的杨玉环让李隆基一见倾心。幸福与欢乐过后,却和许多爱情故事的结局大抵相同,以悲剧收场。只留下华清池,让后人在一池花香诱人的水中,去寻找那份曾经的暧昧。

    生活在古城墙根的西安人,恬淡闲适,安逸无忧。倒不是说他们有多么富足,而是经年累月生活在帝王将相的影子里,难免保有一些小小的优越感和满足感。城市的拆迁改造和如今的飞速变化,没能改变他们的生活状态,他们依旧沿着自己的人生轨迹,慢条斯理地走路,慢条斯理地生活。

    写一座城市,不能不提到它的吃。撇开各种外来菜系不谈,千百年来,西安的餐饮形成了以唐菜为主的传统菜和以陕菜为主的现代菜。西安的饺子宴、灌汤包、肉夹馍,形形色色、宽宽窄窄的各种面食,还有那些独具地方特色的各种小吃,声名远扬,吸引着四面八方的宾朋。东门外不远处老孙家门口曾有一个巨大的“天下第一碗”,总是让路过的人们忍不住驻足观望,进得店来。老孙家的牛羊肉泡馍主餐前,有不少以牛羊肉为主料做的各色冷热菜。我却觉得对于一碗美味无比的泡馍来说,前面的那些吃食太过多余,不吃也罢。

    与西安市邻近的咸阳市,已经和西安共用一个通信区号。按照城市的规划和发展趋势,未来的咸阳市将与西安市最终融为一体,成为西安血脉相连、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安自古就是交通要道,如今的西安,铁路、公路、航空如同蛛网一般将西安与全国、与世界连接在一起,让海角天涯变成咫尺,让万水千山变成通途。

    西安昔日的辉煌让人骄傲,西安今日的腾飞让人惊叹。西安,虽饱经沧桑、多经风雨,却正在褪去历史的尘埃,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魅力。未来的西安,将是一座日新月异、永远年轻的城市,呈现着民族的生命力,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