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产业与市场·动漫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欧风起月末,漫迷意如何
《怪兽大学》首周末票房近8000万元
首届中国动漫品牌峰会将办
朱德庸漫画《涩女郎》搬上银幕
君看两只“熊”,出没风波里
微动漫




 中国文化报 >  2013-08-28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微动漫

原创动画要有一定的“玩具特色”

    @BooksellerAtom

    目前,有一部分国产电视动画出现了考虑玩具制造的倾向,在“喜羊羊”中也出现了大量的交通工具。除去原来就有的玩具动画片,这类增加自己动画中玩具性的举动可以理解为更注重“转化率”,这给玩具厂商带来了更大的选择性,竞争没有被缓解,反而更激烈。

    我认为,原创动画无论如何都要保证一定的玩具特色,为什么?因为受制于投资回报,这也是连《魔动王》这种魔幻风格的动画也一定要出现机甲的原因。较之于毛绒玩具,男性化的模玩有着更好的市场回报。而如何设计出一整套玩具并且还要用一个没有破绽的故事去组合起来,那就是商业动画的基准。

    市场经济下,买单者的意见才有意义

    @大鱼说漫画

    一提到国产漫画、动画,总有人跳出来说“无聊肤浅、毒害青少年、看人家日本美国……”之类的话,却不看到近10年间,在不依靠任何行政摊派、完全凭自身努力、完全靠消费者主动买单的情况下,已有很多动画企业盈利,已有不少漫画家成为百万甚至千万富翁。看看销量就知道:《阿衰on line》、《偷星九月天》单行本都能达到100万册,数据说明一切。如果你不是它们的用户群,你的意见对它们来说没有价值,只有买单者的意见才有意义,这就是市场经济。

    不要以为“柯南”和“喜羊羊”是你死我活的关系,国产动画的发展不是得益于限播令,片子与片子之间固然有竞争,但绝不是你死我活的竞争。现在市场还远未饱和,其实,如果“开禁”,带来的结果并不是国外的击败国内的,反而会发展,因为整个市场的“盘子”会加大很多,大家会更加欣欣向荣。

    国产动画被市场与观众的成长“惊呆了”?

    @壁小花小姐

    中国观众的视觉消费宽度和欣赏高度越来越大,但国产动画的进步速度并不够,这造成了国产动画在与观众尚未相熟的第一眼就被“打入谷底”的命运。许多人呼吁多给国产动画一些空间和耐心,也渴望大众媒体能给国产动画多一些正面的鼓励,这些都折射出国产动画目前正处在外界不看好、内部空间狭小的局面。

    市场的直观理性和观众的审美标准不断提升是不可回避的现实,中国原创动画在创作和营销的专业性上需要更新换代、加快速度、更新“筹码”,这或许是目前国产动画最需要做的事。

    当低幼成为国产动画观众趋势

    @冯飞雪-在路上

    动画限播令推出7年以来,虽然培养了一批国产动画小观众,但是大量的原来在电视上看动画的人流失了。为何效果不够理想?因为限播令只能调节电视节目的数量,但不能调节观众的需求。播放进口动画的时候观众喜欢看,不代表时段留给国产动画,观众还喜欢看。当国产动画播放时间被硬性增加后,观众对动画的需求反而萎缩了。

    同时,整个动画观众群体向低幼(小学一、二年级及以下为主)方向转化,如今提及“国产动画”,想到的就是一些给小小孩拍的片子,大人在场无非是陪在边上玩手机和睡觉。低幼动画的另一个问题是暴力,试想一下,你到亲戚家做客,他家的“熊孩子”一见面就对你说“臭狗熊,去死吧”,甚至拿着刀等危险物(好在家里没有电锯)追打你,还自以为是和你闹着玩,你是什么感受?这种对暴力的明示以及内容简单没营养等问题,导致了家长限制孩子观看,低幼群体观众也面临进一步萎缩的风险。

    在低幼趋势下,尽管国产动画的观众有暂时性增加,但国产动画观众群的整体年龄不会随着这些小观众的成长而提高,当他们长大接触到更丰富多样的娱乐内容之后,很容易放弃动画。更甚者,在当前打打杀杀的动画主流下,还没等到小观众长大自己决定不看动画,小时候就被具有遥控器控制权的家长禁止观看了。

    (舒弥整理自新浪微博)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