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湖湘文化·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人人参与文化 人人享受文化
长沙探索民营书店求生之道
图片新闻
纪念杨勇百年诞辰《烽火梁山》开拍
长沙市书协建立创作委员会
7000年前陶罐见证长沙种稻史
长沙市长郡中学举办青少年专场音乐会
烟花绣:秀出文化产业新思路
三湘掠影




 中国文化报 >  2013-08-28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长沙探索民营书店求生之道

    易添麒

    日前,龙之媒广告文化书店创始人徐智明宣布,今年12月底将关闭龙之媒长沙、北京、西安3家分店。这家有着“长沙最专业广告设计、媒体营销类书籍书店”之称的老店开始了关闭倒计时。当前,各地实体书店面临租金上涨、网络购书、电子阅读等方方面面的冲击,长沙的民营书店能否突破现在的生存困境?

    多种挑战中实体书店艰难求存

    长沙书店大多集中在河西大学城,主要卖的都是教辅书。“以前这里的书店不卖教辅书,特别是不卖二手教辅书就得关门,现在二手教辅书店也关了好几家。”中南大学一位周姓研究生说。

    “买书去定王台”曾是很多长沙人的习惯,那里一度聚集了几百家书店,都运营得很兴旺。而今,网络购书和电子阅读给实体书店造成了很大的冲击。2012年,有网店推出手机客户端“图书封面扫描功能”,手机用户一扫描条形码就能在当当网搜索到这本书和当前售价,这更让实体书店成为了网店的“展柜”。“很多顾客来店里扫描书籍背后的条形码,我们知道他们只是来看书样,根本不会买。”书店老板无奈地抱怨道。

    日渐上涨的租金也迫使很多书店将店面搬离黄金地段,或减少雇员。慈航书斋的老板张女士在定王台售书十几年,鼎盛时期的她需要请3个工作人员才能忙活过来,现在只有她和老伴清闲地待在店里。她向笔者展示了一个上午的劳动成果——销售清单上的3单业务。这十几平方米的店铺每个月的租金就高达4800元,而今天最大的一笔销售额仅有28元。

    实体书店多方寻路收效少困惑多

    畅达书局是少有的试水网店取得成效的书店,月销量2000册左右,店里雇有2个工作人员盯着网络销售。“经营了近4年,达到这个局面不容易。但是我一直不懂我用6.5折才拿到的书,有些网站为何6折就可以卖,这样我们的网店怎么能有更好的发展?”老板张慧对网络经营充满疑惑。

    时下出现了一种蕴含多种消费元素的多元化经营书店。新世纪书刊经营部选择把书籍搬进茶馆,老板卢京青、郭红梅夫妇卖瓷器、砚台、茶叶和书。龙之媒书店关闭部分实体店铺后转战快书包业务,推行一小时内城区书籍、零食还有蓝印花布等其他商品的快速送货。仿效台北诚品书店,阅读花园资讯咖啡馆的现代设计和互动理念在长沙书市独具一格,更多人在此是为了享受悠闲的氛围,而真正阅读和购书的其实很有限。“在这里,图书并不是主角,它们和顾客是一种‘朋友关系’。”阅读花园资讯咖啡馆品牌总监谢慧说。对于大多数民营书店而言,打造多元文化的阅读空间耗费颇大,高昂的运营成本以及社会资源积累难于承受。

    回归本位实体书店或能走下去

    “现在大家都不在书店买书了。”很多书店老板感叹网络购物和电子阅读的便利让顾客远离了实体书店。然而一些读书人却持不同意见。“教辅书店铺的泛滥让‘本位’的书店逐渐消失,也让长沙书店远离了读书人。”中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张少雄告诉笔者,仅在他办公的这层楼就有8个老师常去固定的实体书店购书。他们认为图书销售市场仍然很大,长沙书店的兴衰证明书店生存关键在于把握读书人群体的需求。

    如今,定王台70%的书店都在卖教辅、考试类书籍,由于实体书店的教辅书网上都有销售,教辅书销售又有季节性且更新换代快,难于聚拢长期客户群,这些书店在网购冲击前更显脆弱。

    而同样在定王台,瞄准读书人群体的述古人文书店却有着月销量4000册至6000册的业绩。一位顾客边向笔者展示他收到的述古人文书店发给他的图书更新短信,边说:“这套《中国历代帝王传记》我比较感兴趣。”老板黎锟告诉笔者:“我每天花三四个小时用于挑选书友需要的好书,有针对性地推荐给他们。”黎锟常年坚持与顾客交流,建立了一个600多人的读书客户QQ群,与书友交流使他更好地了解了读书人的喜好,这些遍布全国的书友也成为了他忠实的客户群体。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