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浩
79年前,我们的革命先辈用满腔热血和赤诚信念,以“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豪迈气概,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长征。79年后,我们的艺术家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将这一伟大壮举生动、形象而又真实地再现那真切感人、大气磅礴的长征历史画卷。那遵义城头的曙光、大渡桥横的烈焰、雪山草地的悲歌、三军会师的欢腾……一幕幕动人的情景出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在一种高雅的艺术享受中感受到了一种巨大的精神鼓舞,受到了一次深刻的人生启迪。
读罢《长征》,我不禁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想得最多的是人生一世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应该走什么样的路。想当年,那些挨饿受冻、历经苦难的红军战士,不正是怀着为民族振兴和人民解放的崇高理想,才焕发出惊人的力量,从绝境中杀出一条血路吗?红军以星星之火造成了燎原之势,不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凭着坚定的奋斗目标和必胜的信念,才能够前仆后继、愈战愈强,冲破国民党反动派数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成为无坚不摧、所向披靡的滚滚铁流吗?历史昭示我们,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是一个人立身做人之本,是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支柱,它永远是推动我们事业顺利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读罢《长征》,我不禁抚今追昔。斗转星移、岁月沧桑,历史又揭开了新的一页。昔日漫漫的长征路,已绽放出今天烂漫的春花。当年征战的硝烟早已散尽,冲锋的呐喊也已沉寂,老一辈革命家那坚毅的面庞、红军战士们沸腾的热血,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人民或许还记得,过去在社会上广泛流传过几句顺口溜:苦不苦,比比长征两万五;累不累,想想红军老前辈。当人们遇到艰难困苦时,自然想起了这个“座右铭”,用长征的精神来自勉。可是,如今在有些人身上,这种庄严的情感正在日趋淡化、忘却,一种讲求实惠、乐于享受、理想锈蚀、信念淡漠的萎靡心态时有出现。有些人更是被“欧风美雨”吹昏了头、酒绿灯红迷花了眼,忘记了人民的疾苦,忘记了前辈的嘱托,沉迷于个人的安乐窝,做着贪婪的发财梦。目睹种种腐败消极现象的泛滥,怎不令人痛心疾首、扼腕深思!
读罢《长征》,我不禁感慨万千,耳边仿佛响起了警钟:市场经济越发展,越是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越是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实现跨世纪的宏图伟业,不能抛弃长征精神,不能没有爱国主义这一强大的精神动力。长征,已成为一种为崇高理想而拼搏奋斗、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伟大精神的象征;长征,是革命先辈留给子孙后代的一座极其珍贵的精神宝库,它是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早已在中华大地上铸起了一座历史的丰碑,千秋万代,光照人寰。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漫步从头越”。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途上,长征精神将永远燃烧信念之火,激励我们劈波斩浪、奋勇向前。在我们无限感叹长征精神的伟大和崇高的同时,要让长征精神跨越时空和历史的界限,成为我们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让精神之火在中华大地上熊熊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