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艺彩山东·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破茧成蝶舞翩翩
农村看戏何时不难
图片新闻
青岛市博物馆举办馆藏明清书法作品展
第十三届中国(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启幕
日照市举办第二届动漫节
挖文化底蕴 建特色城镇




 中国文化报 >  2013-09-06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挖文化底蕴 建特色城镇
——东平县古玩街开市侧记

    藏友们拿出收藏的珍品请专家鉴定   周广莹 摄

    本报驻山东记者   陈丽媛

    8月22日,位于山东省东平县西南部的州城街道民族古玩街人山人海,鞭炮锣鼓声不绝于耳,百家古玩商铺聚集于此,共同鸣鞭开市。这是东平县继十里宋街、万里故居、县工委纪念馆之后又一个重要文化旅游项目。来自济南、曲阜、聊城、济宁等地的古玩经营者云集于此。现有古玩店50余家,流动摊位100多个。开市当天,省内著名古玩收藏专家们走访了多家古玩商铺,与店主交流收藏心得,免费为藏友鉴宝。

    大众享受宝物

    “这是一件明代炉钧釉笔洗,涮笔用的,东西挺好,可惜有点残。不坏的话,市场估价10万元……”山东省人文艺术研究院石刻及古陶瓷艺术研究员姜爱国一边把玩着物件,一边向前来咨询的古玩店老板细说着“宝贝”的来历与用途。在东平县,这位扎根民间、独具慧眼的文物收藏专家姜爱国的名字,早在7年前就被镌刻于故宫博物院捐赠馆内的“景仁榜”上了。

    “古玩街的成立,一方面可以挖掘当地的宝贝,还可以通过更大范围的交流吸收外来文化,提升民众的文化素养。”姜爱国表示收藏对一个人的修养甚至性格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刚开始占有欲比较强,捡漏儿的时候非常兴奋,但是当我把物件研究透彻的时候,那种感觉更愉悦。”30年来姜爱国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对他而言,现在只要能瞧上一眼“宝贝”就是一种享受,那种占为己有的欲望逐渐消失了。“随着全民族文化自觉时代的到来,把古人的智慧留给后人,让文化的血脉流传永续,是每一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他用“责任”和“亲情”概括人的一生,“带着责任和亲情做任何事情都会是完美的”。

    延续古人智慧

    2006年5月25日,在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姜爱国向北京故宫博物院无偿捐赠了133件古代陶塑制品,包括7件绞胎球、99件陶塑和27件陶范。首都博物馆瓷器专家王春诚评价说,这些藏品是研究当时民俗和社会生活及佛教发展十分宝贵的文物资料。

    姜爱国从事收藏30余年,从最初收藏邮票、书画、玉器到陶瓷器、石雕,他视每件藏品为自己的“儿女”。他表示,收藏本身就是增长知识的过程,捐赠的那7件绞胎球是他十几年前发现的,起初以为是握在手中的健身球,但在2005年的时候,他看到故宫博物院杨静荣发表的一篇文章,才知道那可能是“捶丸”用的击角球。“这些珍贵的文物如果放在我的手里,不能展示和宣传东平文化,一旦在民间流失就失去了它们应有的价值,能够捐给博物馆,等于给这些儿女找了一个好归宿,也算了却了我的一桩心愿。”姜爱国说。

    山东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原主任陆健夫说,民族古玩街的成立是丰富文化市场的重要途径,是促进文物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是延续古人智慧的重要手段。他建议州城民族古玩街抓住机遇,广泛开展每周鉴宝、收藏高峰论坛、藏品专场拍卖、个人书画藏品展等活动,把这条街打造成展示州城形象的一张“名片”。

    市场前景看好

    开市当天,从东平县城赶来“寻宝”的孙长仁,一副农民打扮,背着手游走于各家店铺。“收藏就是学习文化,我是来学习的。过去这个地方叫宋城,光牌坊就有72个,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出过不少好东西,希望可以看到能够代表东平文化有份量的东西。”

    28岁的古玩店老板庞广臣,自小爱好古玩。“现在还没有买卖,就看以后了,以后人肯定能多起来。”他对古玩街以后的发展充满信心:“这个地方以前比较冷清,有几家饭店做一些传统美食,比如扁食、烧饼、地方特色菜,但是因为没有人来,效益不好,自从古玩店入驻以来,他们的生意红火起来了。”

    东平县委常委、县景区管委书记陈传帅介绍,为吸引商家入驻,政府采取房租优惠政策,为保障古玩街各商铺的安全,州城街道警务室就设在古玩大街上,并为每一家商铺安装了防盗门,30余个摄像头24小时监控,保安不定时巡逻。“古玩街建在这里也得到了群众的大力支持,很多住户愿意把房子低价出租给商户,老百姓从心底里觉着古玩市场有发展。”陈传帅说。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