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学术论坛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专题
  标题导航
明清伊斯兰教在运河沿岸的传播
大运河与苏州寒山寺的文化融通
运河古渡“瓜洲坍江”考




 中国文化报 >  2013-09-12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运河古渡“瓜洲坍江”考

    周  晗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白居易)。“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天,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细读诗人关于运河古渡——瓜洲的诗篇,不禁使人涌起对瓜洲的向往和怀念。历史上的瓜洲,是漕运要冲,古运河的入江门户。素有“江防要塞”之称,为兵家必争之地。但那个被军事家看中、诗人吟唱的瓜洲,其实在清末已被长江的浪涛冲塌殆尽。如今的瓜洲则是在清末民国时期重建的。人们要问,一个具有重要军事、经济、文化价值的古渡何以最终坍塌,消失在涛涛江水之中?

    明代的瓜洲是一座城池,是与镇江同等重要的“第二重门户”,由于商贸发达,一度被文史学者称为运河漕运和盐运史上的“明星之城”,为何会在若干年后陨落长江中?近日,我市水利文史专家在为大运河申遗整理资料时,偶然发掘出多幅100多年前瓜洲坍入长江前的《城河图》、《治水工程图》等,或将为读者解开这一历史谜团。

    瓜洲“城”内街巷齐全,商贸发达

    据《嘉庆瓜洲志》记载,古代“在江都县南45里,东至丹徒县连城洲,西至花园港,南至金山,北至扬子桥,东北至冯家桥,皆瓜洲巡检司所辖也”。疆域面积等于如今瓜洲镇行政辖区面积48.59平方公里的一半多。有关史料记载,瓜洲城镇形成于明代嘉靖年间。为了防范倭寇,当时的政府沿江岸修筑了东西跨坝周1543丈9尺高、2丈1尺厚的“城墙”,后来历代修筑形成了环抱四周的城池。城内有标志性建筑大观楼、文昌桥、拖桥、城河等。有文史专家考证,瓜洲的大观楼其实就是曹雪芹笔下《红楼梦》里的“风雪大观楼”,与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并称长江四大名楼。估计这也是今日瓜洲欲将其重建的要义所在。 

    《瓜洲续志》还记载:瓜洲镇城内外共有14坊,其第九坊有民房数十间,史称“九城坊”。城内有东南西北4条主干道大街,另有街巷包括:镇庙大街、青石街、越河街、马家巷、井巷、黑巷、杨柳巷、郁家巷、铁锚巷等。由于水上交通便利,瓜洲逐渐成为商贾云集之地,史料记载:“每岁漕艘数百万,浮江而至,百州贸易迁涉之人,往还络绎。”

    与镇江同级别,为“第二重门户” 

    “瓜洲,原来是江边上的一个村子,后来由于扬子江(长江)的流沙冲积,到晋代的时候,逐渐‘长’出了一大块陆地。”扬州水利文史专家徐炳顺介绍,初形成的瓜洲状如一个“瓜”字,同时,漕河至此分为三支,亦似瓜字,故名瓜洲。开始叫瓜洲村,亦称瓜步、瓜渚、瓜埠。瓜洲地方虽不大,在古代却是兵家必争之地。 《嘉庆瓜洲志》说:“瓜洲虽江中沙渚,然始于晋,盛于唐宋,屹然称巨镇,为南北扼要之地。”著名地理志书《读史方舆纪要》援引《江防考》(明万历二十七年)有这样的描述:“大江南岸圌山、北岸三江口,为第一重门户,而镇江瓜洲则第二重门户,仪真(征)天宁洲为第三重门户。”

    清代雍正年间江都县行政总辖6个“都”,每个“都”管辖12个“图”,时隶属江都县的瓜洲管6个“图”。城内还设扬子桥、皂角林、花家园等兵防部队“铺”,兵力总量超过100人。据说一般乡镇不能屯兵,只有地位重要的“关隘要地”才设置兵防。

    清光绪年间,“明星之城”沉没长江中

    “瓜洲是运河漕运由扬州中转北上的重要门户和盐运出江要道。”我市文史专家李保华研究发现,自唐代开凿伊娄河,瓜洲就成了大运河的出江口、长江和运河的交汇点,也是漕运中转北上的门户和盐运的出江要道,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瓜洲堪称运河漕运和盐运史上的一座“明星之城”,却不幸在若干年后陨落了。

    唐代中叶,瓜洲已与北岸相连,以致渡口淤塞,南宋以后,瓜洲距离京口(今镇江)愈来愈近。据说,站在瓜洲城楼上可以同金山上的人互相喊话。《读史方舆纪要》记载:“唐宋以来,滨江周渚日增,江流日狭,宋时瓜洲渡口犹十八里,今瓜洲至京口不过七八里。”由于江中流沙不断淤塞,扬州与京口之间的舟船往来,要经过瓜洲沙尾,在大江里绕行60里远,不仅延长江航时间,而且漕船常被江水浪涛淹没。为了确保漕运,唐开元二十五年,润州(今镇江)刺史齐瀚从瓜洲向北开凿了一条长达25里的运河,名伊娄河,又称新河、瓜洲运河。从此京口到扬州的漕船,不再绕道,既缩短了航程,又免除了风水之灾,而且每年的运费大减。

    “不断淤积导致径流改变方向,给瓜洲坍塌入江埋下了隐患。”邗江水利局高级工程师葛扣兵研究发现,明末清初,从仪征青山到十二圩的江面上淤涨出北新洲、礼记洲、回龙洲、沙曼洲等江心洲,并逐渐并连,通称北新洲(即今世业洲),大江遂分为两汊,主流在北汊。

    “江流北移,是后来瓜洲坍塌沉没江中的主要原因。”葛扣兵介绍,自康熙年间,瓜洲开始坍江,雍正末年,尤加厉害。虽经多次筑修,仍无济于事,到光绪二十一年,瓜洲全部坍入江中。

    古渡瓜洲已陷,今日瓜洲却在重建,“运河拥抱扬子江,千年古渡四海扬”,新瓜洲乘大运河申遗之东风,定能重现古渡风采。

    (选自《扬州日报》)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