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工 美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1版
美术文化周刊头版

第2版
视 野

第3版
美术馆
  标题导航
银饰,出新还是如故?
淡扫蛾眉簪一枝
刻在砖上的传说
工艺织毯




 中国文化报 >  2013-09-15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淡扫蛾眉簪一枝

奕 品

    北宋黄庭坚有诗云:“仙风道骨今谁有?淡扫蛾眉簪一枝。”发簪是古代女子必不可少的饰物,对于现代女性而言,却是一种只有在古装剧中才能领略到的柔美的古典风情。

    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用簪来固发了。那时发簪的式样比较简单,有的只在簪上刻一些横、竖、斜纹,有的将簪头刻成球形、环形、丁字形及一些不规则形状。商代及春秋战国时期,簪头出现了人形及各种鸟兽形。唐宋以后,金银发簪十分流行,做工也极精致,是发簪流行的盛世。可以说,各民族的发簪形制、款式及插戴方式等逐步于此时定型。唐代敦煌壁画中的众多妇女就是插满花簪的形象。

    近现代,随着人们发式的改变,发簪在汉人中因失去了许多固有的意义而逐渐衰亡,但在少数民族中仍然流行,传递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比如,黎族插戴人形骨头簪的习俗源于对祖先的崇拜。布朗族的三尾螺银簪和苗族的银片簪都包含着美丽动人的故事和传说。许多民族插饰发簪除了固发和美饰外,还把它当做男女成年的标志,有的还当做护身符插于发间,以祈愿得到神灵的佑护。发簪还是现今一些少数民族男女青年首选的定情信物。此外,在许多少数民族文化中,白银是光明和幸福的象征。因此,他们把白银打制成头簪等饰品来装饰打扮女性,给她们最美好的祝福的同时,也形成了民族地区一道亮丽的风景。

    一般来说,制作发簪的材质可以分为金、玉、象牙、竹、木等等。而从制作工艺上分,也有镂刻、累丝、镶嵌等。古人对发簪还有多种叫法,如钗、扁方、步摇等都统称为簪。根据发簪本身的材质和它们是否配对完整,发簪的收藏价值也大不相同。用玉、金之类材质制成的发簪,由于取料珍贵、雕工精致,因而要比普通的发簪更有收藏价值。成对收藏的发簪的价值也要比单个发簪的价高。工艺水平的高低,通常也是衡量发簪收藏价值的重要因素。

    簪子这种颇具东方神韵的传统饰物给人带来穿越历史的美感,挽簪的女子带着夏季的清凉、摇曳的风情,宛如从宫廷壁画中走来,让人回味悠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