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陕西记者 秦毅
内容简介:
大型原创歌舞音画《金格灿灿彩——我的陕北》是一部反映改革开放新陕北的艺术作品。全剧长约90分钟,以一个老羊倌古老苍凉的信天游为主线,通过“黄格棱棱”“蓝格盈盈”“白格生生”“红格彤彤”“绿格铮铮”“金格灿灿”6个篇章,以独特的视角、全新的手法、优美的音乐、新颖的舞台呈现、唯美的观赏效果、诙谐风趣的舞台表演形式,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和表现手法,通过一系列的乡情、恋情、风情的深度挖掘,给大家勾勒出一个活生生的新陕北,展现了陕西人的新形象。
《金格灿灿彩》为大型歌舞音画,采用章节连缀的结构方式,撷取陕北最具代表性、典型性的民间艺术形式为创作元素,将歌、舞、乐、剧、服饰、景、光、音、动效等全方位立体呈现。《金格灿灿彩》起承转合,浓淡相宜,精工细做,是一部与时俱进的新派陕北题材的舞台剧目。
团队介绍:
艺术顾问:赵季平 尚长荣 艺术总监:刘宽忍 冯健雪
总出品人:刘兵 张民 出品:刘向阳 张效敏 米东风 王宏 仵晓岚 丁维东
编剧、出品人:刘庆 总导演:蔡薇蔓 舞美设计:沈庆平 服装设计:宋立 副总编导:夏青
陕西省歌舞剧院有限公司是陕西演艺集团所属国有大型艺术表演院团,前身为毛泽东主席题写团名的“西北文艺工作团”,目前下设歌舞团、歌剧团、西北文艺工作团、民族乐团、交响乐团等演出创作机构。
数十载春华秋实,数代人薪火相传。歌舞剧院70余年来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深厚沃土,遵循党的文艺路线、方针、政策,勤奋耕耘,开拓进取,创造了辉煌的艺术成就,培养造就了3000多位艺术家,形成了颇具规模的艺术院团架构,具备了专业的创作演出团队,为观众奉献了大量优秀的剧目和节目。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创作演出了大批具有民族文化精神和弘扬时代主旋律的优秀剧目,如古典乐舞《唐乐舞》、舞剧《高粱情》、民族舞诗《信天游》、乐舞诗《大唐赋》和《长安月》、情景交响音乐会《中国魂》、歌舞音画《金格灿灿彩》和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文华奖的歌剧“大汉三部曲”《张骞》、《司马迁》、《大汉苏武》等几十部歌剧。在“走出去”方面,歌舞剧院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为己任,足迹遍布五大洲许多国家和地区,接待过100个国家元首和政要,发挥了“文化使节”的独特作用。
演出时间:10月15日、16日 演出地点:山东潍坊大剧院
“迷茫的时候,回到陕北,那座曾经给了我生命的高原总让人豪情千丈。泪蛋蛋里,依稀又回到爹娘厮守的窑洞,灯花花中,常梦见儿时打滚的热炕……”10月7日晚,由陕西演艺集团歌舞剧院有限公司精心打造的极具陕北风情的大型原创歌舞音画《金格灿灿彩——我的陕北》在西安人民剧院隆重上演,一首首感人肺腑的陕北民歌,一段段酣畅淋漓的舞蹈,再加上陕北风浓郁的舞台氛围,把现场观众带到了陕北那片古老的土地上。作为奔赴山东出征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前在陕西西安的公开演出,新近调整、提升的《金格灿灿彩》将把新时代陕北的艺术之美送上第十四届文华奖的参评平台,这也是此次唯一代表陕西歌舞在国家级艺术节上展示比拼的精品之作。
八年前创排
旨在勾勒活生生新陕北
“2005年之所以开始着手创排此剧,完全是因为如今陕北的巨大变化深深感动了我们。”谈到原创歌舞音画《金格灿灿彩——我的陕北》的创编历程,陕西演艺集团副总经理、歌舞剧院院长刘庆说。以前在老百姓的心中,陕北不外乎被荒山野岭加小毛驴、尘土飞扬加发展落后等固化的形象所填充,而对改革开放之后加速发展的陕北缺乏新认识。事实上,在陕北实施秀美山川工程,退耕还林以后,黄土漫漫、寸草不生早已远离陕北了。
“进一步思考陕北为何留给人们那样的固有形象,人们无法忘记陕北的大地为了国家与人民、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曾经做出的重大奉献。陕北的老百姓将自己的家园、土地、树土植被等无条件地贡献给了中国的革命事业,而这正是令人感动的地方。”刘庆表示,“得益于改革开放后的致富政策,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曾经苍凉、贫瘠的旧有形象已被颠覆,美丽的新陕北鼓舞着我们文艺工作者去描绘、去讴歌。而对于陕歌人来说,面对家乡的巨变,除了感动之外,全身心地去谱写这片土地、这里的人民、这里的变化和背后的好政策更是一种责任。”
绿色屏障挡住了漫漫黄沙,金色能源吹响了腾飞的号角,陕北人富裕了,腰杆子一挺,又唱起了高昂张扬的信天游。《金格灿灿彩》不同于人们印象中的黄土弥漫、锣鼓震天响的陕北形象,是一部反映改革开放新陕北美起来、富起来的艺术作品。全剧通过“黄格棱棱”“蓝格盈盈”“白格生生”“红格彤彤”“绿格铮铮”“金格灿灿”6个篇章,将陕北这片土地上的民俗风情、感人爱情等呈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看到了一幅崭新的陕北风情画卷。
今年再提升
增强冲刺国家级大奖的实力
一缕金色阳光映照下,人们从多个方位身背腰鼓逐步站满舞台空间从而形成漫坡的人潮。全新打磨、调整的《金格灿灿彩》一开场,便以开放式的舞台、丰满的陕北意象——腰鼓冲击了观众的视线。而在结尾篇章中,那群陕北汉子身背腰鼓站满崖畔山洼,精神抖擞装束一新,和着信天游,一直走到观众视线的最前面。“首尾呼应,在这种传承不息中,《金格灿灿彩》讲的是人,是人性,展现的是从贫瘠到富裕的陕北人的精气神,是乐观向上的陕北人继续走向明天更美好生活的信念。”作为该剧的总导演,曾获得过文化部第十三届文华大奖特别奖、2008—2009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奖的蔡薇蔓在阐述自己的执导意图时明确表示,要用“感动”贯穿整部舞台剧。她说,在陕北这块土地上,其人文、历史给所有国人的情感是深厚的,主创团队要做的是通过艺术化的展现,让所有舞台下的观众触景生情。这一“感动”,也正是全剧致力呈现的舞台脉络。
“现在的调整是建立在之前智慧、经典的基础之上的。新版《金格灿灿彩》力求用现在的新视野、新审美去呈现,展现更高品位的艺术追求。”蔡薇蔓表示,《金格灿灿彩》用色彩分篇章原本就独具美感,这次调整把结构梳理得更加清晰。如从“蓝格盈盈”篇开始,完全展现的是现在的陕北,注重用歌舞的形式进一步突出陕北人物的性格特征。
《金格灿灿彩》完全是由色彩组成的,它是由黄、蓝、白、红、绿五色及最后的彩色,组成的色彩勾连、智慧穿结的篇章,达到了意想不到的舞台呈现效果。而这一用独特的色彩视野勾连的节目,目前在全国来说也是唯一的。《金格灿灿彩》重色彩,却没有假大空和一味贪洋求大,无论是执导手法、舞台剧本,还是舞美、服装等,生活味浓郁,是真正从民间走出来的接地气之作。
“作为陕西省推荐的代表陕西参加‘十艺节’的唯一的一台歌舞类剧目,我们感觉到再次打磨、修整、提高的必要。”刘庆向记者表示,“作为《金格灿灿彩》推出以来的第三次重大调整,歌舞剧院请来了以第二炮兵政治部文工团副团长蔡薇蔓为首的北京专家团队。他们的加盟,使本剧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具备了冲刺国家级艺术节大奖的实力。”
归来后转身
浓缩版旅游演出蓄势待发
大型原创歌舞音画《金格灿灿彩》是歌舞剧院转企改制后,靠自己的力量精心打造的一部艺术精品。刘庆说,在转企改制的过程中,陕歌始终坚持“两要”,即:市场上要久演不衰,艺术上要打造精品工程。
《金格灿灿彩》的一大特点便是其独具的“可拆分性”,这是8年前初创之时便做好的“提前量”。记者了解到,该剧是由17个单元组成的,每一个单元都可以独立成篇章,这样易于把演出深入到田间地头、场馆、剧场,甚至校园、军营。整部剧可以根据需要或添加或删减,易于根据需要做旅游演出等调整。对于这一“可拆分”的呈现样式,刘庆表示,这也是当代文艺工作者应具有的作品锻造能力,即要便于把好作品带到社会、带到群众中。
谈及《金格灿灿彩》的未来,刘庆表示,在山东参赛归来、稍加休整之后,要将《金格灿灿彩》改编成一部浓缩版的旅游演出节目,将在保留舞台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将如今100多人的大兵团演出调整成符合市场需求,在西安的旅游演出市场上站得住、立得稳,又迥异于现在的唐乐舞演出而独具民间艺术特色的常态化、驻场商演力作,从而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陕西演艺集团董事长刘兵告诉记者:“无论在人力、物力还是财力方面,集团上下都倾全力对这部剧给予了重视与支持。”刘兵表示,陕西丰富的历史、地域、文化资源为这里的艺术家提供了一方沃土,特别是作为红色革命摇篮的延安,有很多符合“中国梦·陕西梦”的题材值得挖掘和创作。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传播陕西悠久的历史文化和鲜明的地域特色,展现人民大众在日常生活中对美的追求,这才是舞台艺术的价值所在。
“在‘十二五’期间,集团将按照‘出人才、出精品、出效益’的‘三出’战略,坚持打造品牌,不断提升竞争力。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在歌舞剧、话剧、杂技、京剧、儿童剧、陕西民乐等艺术类型上创作出更多精品力作。”陕西演艺集团总经理张民谈及集团未来几年内的工作部署,胸有成竹。
梦回陕北
樊兆青
提起陕北,我们心中顿时会涌动出一种别样的情愫,那是一系列深刻在脑海里的图景——黄河、黄土、山梁、沟壑、窑洞;那是一连串深埋在心底、镶嵌在灵魂窗户上斑驳分明的亮色——红格彤彤、蓝格盈盈、白格生生、绿格铮铮……犹如一朵朵窗花,照看着我们的老家,守望着来去的岁月。
别梦依稀,今日的陕北何在?她怎么样?谁能晓得她的当下?
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上,我们有幸和一个久违的名字,一方激情似火、柔情如水、灿烂如金的陕北邂逅。10月15日,陕西省歌舞剧院有限公司将携原创的大型歌舞音画《金格灿灿彩——我的陕北》南下齐鲁,在潍坊大剧院拉开帷幕,为全国的艺术盛会捧上一个崭新的、让人心向往之、美不胜收的陕北。
这台剧目经过三年多的潜心打造,用全新的视角、精巧的结构、宏大的场面、生动的人物、优美抒情的宣叙、音画交融的情境,浓淡相宜地描绘出陕北大地的风物,让那个渐行渐远的梦,再次回到我们的眼前。
1940年诞生于延安的陕西省歌舞剧院,七十余载立根三秦大地,素以宏大的历史题材发声,从延安时期的《无敌民兵》,到建国初期的《兰花花》,再到上个世纪70年代唱响全国的陕甘宁边区五首革命民歌,对陕北一往情深的专注,始终是其庄严并具权威性的创作命题。此番《金格灿灿彩——我的陕北》的推出,是歌舞剧院于文化体制改革之后,在新的历史时期又一次登临时代高点的力作。集编剧、作曲、出品人于一身的该院院长刘庆,带领他年轻的创作团队攻坚克难,精心研磨,终于使剧目日臻完善,顺利入围“十艺节”。
该剧的最大亮点在于,主题宏旨一改以往陕北题材非红(革命)即蓝(爱情)的惯性模式,突破了图解历史、标签化、概念化的窠臼,以灿然的金色为基调,浓墨重彩地渲染今日陕北的丰腴与成熟。全剧的谋篇布局紧紧围绕主题“我的陕北”展开,用一组陕北人心目中对比最为明丽的色度,通过“黄格棱棱——塬”“蓝格盈盈——天”“白格生生——恋”“红格彤彤——年”“绿格铮铮——川”“金格灿灿——彩”6个篇章牵引全剧,悉数串起所陈述的岁时、情景、故事、人物。13个形式迥异的节目“横看成岭侧成峰”,汇集成一幅温暖、可爱、酣畅、诙谐、喜庆、世俗的陕北苍生的生命画卷。黄河滩的腰鼓、赶牲灵的后生、纳鞋底的村姑、逗鼓点的老人、钻草窑的情人、拼酒令的山汉……作者善于从看似最平常的生活琐细中掘取剖面,着意刻画陕北淳朴的民风、独特的民俗、张扬的个性、乐观的姿态、多彩的生活及其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依存关系,将山川、稼穑、劳动、爱情、方言、民歌,融入与时俱进的现代审美追求,扫描出一个充满新意的陕北,还原了一方和谐怡然的性情之地,托举起一个活力奔放的快乐老家,亦如序歌里唱的“黄土里死来黄土里生,满心实诚对祖宗”,把一个真实的、人文的、丰满的、大美的陕北呈现给世界。
当铅华褪去,浮云尽散,陕北走出了曾经笼罩的光晕,神圣的土地复归了自然与理性。光荣毕竟属于过去,今日的陕北唯余乡土真情,而英雄的属性所留给她的秉赋、爱憎、境界、气质,亦如当年。她繁衍出的无数新生命所演绎的新故事、他们的恋歌、他们随性的信天游,正在聚集成亟待喷薄的正能量,在时代的大潮中逐浪前行。
我们热切期待《金格灿灿彩——我的陕北》,我们的梦已经飞向陕北高原。
本版图片均为《金格灿灿彩》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