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项目带动 政策先行
直击现场
由山东省文化厅委托山东大学中国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编制的《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初稿于今年8月中旬出炉,目前正组织内部评审并作进一步完善修改。山东大学中国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规划编制工作委员会主任昝胜锋博士表示,摒弃“单兵作战”、改为协同发展,是以济南为中心的山东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调研,规划编制组发现:尽管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文化产业发展有诸多优势,但文化消费水平低、文化产业规模小、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程度低等制约因素仍然存在。“省会城市群内各地市经济发展不平衡,除济南、淄博外,其他地市经济发展水平在山东省内排名比较靠后。”昝胜锋说,省会城市群文化产业的发展虽已形成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旅游、文博会展、动漫游戏、文化演艺等行业部门,但总体而言,产业规模较小,缺乏行业领军式企业、集团,缺乏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文化品牌。为此,山东省有关部门提出:坚持项目带动、政策先行,创新机制,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亮点解读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中指出,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作为一项国家级艺术盛会,中国艺术节在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促进文艺事业不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如何以“十艺节”为契机,发展山东省的文化产业,发挥文化产业在调整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推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使之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是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认真思考的课题。对山东来说,怎样将备战“十艺节”的过程变为发展文化产业的机遇,也需要认真加以创意、策划。“十艺节”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艺术界人士将齐聚齐鲁大地这片文化热土,如何创新方式方法,宣传山东的历史文化资源,展示齐鲁文化底蕴,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抓住机遇推动齐鲁文化走出去,让全国乃至全世界看到山东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业态,亦需要有关部门认真思考和研究。
在几千年的文化发展历程中,山东人民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齐鲁文化,这些丰厚的历史文化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地方的文化资源未得到充分挖掘便面临丧失殆尽的危险。抓住举办“十艺节”这一契机,充分宣传展示山东各地丰厚的历史文化,发展多姿多彩、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不仅有利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拉动文化消费,而且对更好地挖掘和保护各地的文化资源,推进文化创新具有重要作用和长远意义。
山东省提出,要牢牢把握“办好艺术盛会、建设文化强省”这一主题和“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的办节宗旨,将“十艺节”筹备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以此统揽各项文化工作,坚持“十艺节”筹备与艺术精品创作及文化艺术产业发展相结合。若想实现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就得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并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使文化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尤为重要的是注重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加快发展文化产业,需要整合利用好各种文化资源,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推进文化与科技、旅游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十艺节”在山东举办,使全省的文化建设和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对山东来讲,抓住举办“十艺节”的契机发展文化产业,必须要保护和利用好现有的文化资源,明确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加强文化产业与旅游、科技、金融等其他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加快经济文化大省向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步伐。此外,山东省还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在“十艺节”的宣传活动中融入齐鲁文化特色,认真开展以宣传本地特色文化为主题的文化活动,扩大齐鲁文化影响力和知名度、美誉度。
参与者说
“十艺节”是全国文化艺术产业的盛会,是山东乃至全国有志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各界人士的节日。我们坚信,借助“十艺节”这一推动文化艺术发展繁荣的春风,山东省的文化产业发展必将迈向一个新的台阶,全国重要的区域性文化中心将在齐鲁大地形成。
——山东省文化厅副厅长、“十艺节”外演及演艺产品交易部部长李国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