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版: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会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十艺节”专刊
  标题导航
“一艺节” 展现艺术创作演出成果 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




 中国文化报 >  2013-10-12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艺节” 展现艺术创作演出成果 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

    山东省京剧团方荣翔演出《锁五龙》

    开幕式女子集体舞《小溪·江河·大海》

    贵州省歌舞团演出的苗族舞蹈《踩鼓》

举办时间

    1987年9月5日至24日

    举办地点: 北京 

    大连、乌鲁木齐、天津、成都、武汉、兰州、上海七城市也分别举办具有地方色彩的中国艺术节地区性活动。

    创新亮点: 

    第一次举办全国范围的艺术节,是我国艺术史上的创举,是我国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集中展现我国新时期艺术创作和演出的优秀成果,展现了中华民族艺术的气势、风采和魅力。中国艺术节从此成为我国一个盛大的艺术节日。时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姆博称赞说:“在一个具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第一次举办艺术节活动,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开放政策,不仅将在世界上引起强烈震动,而且对人类文化的发展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活动背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我国历史发展的新时期,我国政治安定团结,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有了显著改善,艺术事业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景象:优秀的艺术作品和艺术人才大量涌现,不同观点、学派的争鸣和不同风格、流派的艺术百花欣欣向荣;各种探索和创新得到了保护、支持和引导。在此大好形势下,经党中央和国务院批准,决定1987年秋在北京举办首届中国艺术节,以集中展现我国新时期以来的艺术创作和演出的优秀成果。邓小平同志为中国艺术节题写了节名。

    活动概览:

    1987年9月5日晚,由文化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一届中国艺术节在北京首都体育馆隆重开幕。其宗旨是:集中展现我国一定时期内艺术创作和演出的优秀成果,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艺术审美水平,扩大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往,促进我国各民族艺术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并为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第一届中国艺术节以展现我国民族当代舞台艺术为主。从1987年9月5日至24日,来自全国各地的50多个艺术团体、3000多名文艺工作者云集北京,为中外观众演出了44台专场剧(节)目,演出近180场,观众超过20万人。节目包括话剧、戏曲、歌舞、歌剧、舞剧、民乐、杂技、魔术、芭蕾舞等多种门类。其中有中央芭蕾舞团的芭蕾舞剧《唐吉诃德》、中国歌剧舞剧院的歌剧《原野》、湖南歌剧团的歌剧《深宫欲海》、哈尔滨话剧院的话剧《曹植》、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的话剧《不知秋思在谁家》、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的话剧《宝船》、湖北省歌舞团的《编钟乐舞》、广东省潮剧团的《张春郎削发》、河南许昌豫剧团的《石头梦》等。此外,本届艺术节还邀请了苏联奥布拉庆佐夫木偶团、联邦德国的斯图加特芭蕾舞团参加演出。

    第一届艺术节期间,在中国美术馆还举办了10个展厅的美术展览,包括以民间藏品为主的戏剧题材美术作品和现代民间绘画展等。

    除北京的中心会场外,大连、乌鲁木齐、天津、成都、武汉、兰州、上海7城市也分别举办了具有地方色彩的中国艺术节地区性活动。  (记者 郭人旗整理)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