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版: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会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十艺节”专刊
  标题导航
“二艺节” 群众性国际性增强 民族特色更加浓郁




 中国文化报 >  2013-10-12
放大 缩小 默认
“二艺节” 群众性国际性增强 民族特色更加浓郁

    《天下第一楼》剧照

    大型历史话剧《中国·1949》剧照

    京剧《甘棠夫人》剧照

    广东汉剧院一团演出《昭君行》剧照

举办时间

    1989年9月15日至10月5日

    举办地点: 

    主会场:北京  

    分会场:哈尔滨、长春、福州、成都、乌鲁木齐、天津

    大连、沈阳、南京、西安、广州、石家庄

    创新亮点:

    本届艺术节规模空前,内容丰富,62台专业和业余演出都是通过全国性比赛选拔或是各省、市、自治区推荐的优秀节目,艺术门类较为齐全,风格、流派纷呈,群众性与国际性较第一届有所加强。

    活动背景:

    当时的中国正处在一个奋发建设和伟大变革的时代。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的召开,为发展我国经济、政治、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思想文化领域,着力强调要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活动概览:

    第二届中国艺术节举办之时适逢新中国成立40周年,是新中国成立40周年庆典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为国庆增添欢乐祥和的气氛中,本届艺术节着重展现最近两年来的艺术创作和艺术表演的优秀成果,青少年艺术人才迅速成长的成果,文艺改革的成果,群众文化活动的健康面貌,扩大对外文化交流。

    专业、业余剧目同台竞技:

    为期20天的艺术节,共有高水平的52台专业与10台业余文艺节目在北京的16个剧场演出。中国音乐学院和中央音乐学院在民族器乐专场音乐会上演奏了曾在国内重大比赛中获奖的作品。文化部直属歌舞院团联袂演出的舞蹈专场,以表现各地区、各民族的风情习俗见长。昆曲、京剧、评剧、豫剧、河北梆子、川剧、扬剧、曲剧等都有一批功底扎实的艺术家在各自的保留剧目中大显身手。由贵州、江苏、浙江、江西、福建、甘肃、宁夏、河南、河北、天津、湖北、辽宁、山西等省、市、自治区业余演员组台的民族民间音乐舞蹈综合场,体现了中华民族艺术的广泛群众基础和源远流长。

    新剧目、新作品让人耳目一新:

    在艺术节门类众多、品种齐全的节目中,新剧目、新作品占据多数。陕西省歌舞剧院的《唐·长安乐舞》、中国京剧院新编故事剧《甘棠夫人》、上海京剧院新编历史剧《曹操与杨修》、中央芭蕾舞团《杨贵妃》等展现了我国艺术创作生产的繁荣。

    少数民族元素浓郁:

    少数民族艺术在本届艺术节中占有相当的地位。西藏民族音乐院团在本民族指挥家俄珠多吉的指挥下演出了一场具有藏族高原特色的音乐会;云南省歌舞团的风情歌舞《爱的足迹》,表现了西南边陲各民族丰富奇特的婚恋风俗;名为《东方彩霞》的中国少数民族服饰艺术表演以别具一格的形式集中展示了55个少数民族的300多套服装和1000余件饰品;新疆、内蒙古等地区也都展现了各具民族特色的节目。

    为青少年艺术人才提供展示舞台:

    一大批脱颖而出的青少年艺术人才在本届艺术节上大显身手。北京舞蹈学院演出的舞蹈专场,编、导、演都是青年;中央歌剧院的《卡门》、《蝴蝶夫人》有近一半角色由新人担任。两台杂技演出演员均是少年,最小的不满6岁。他们的精湛表演,展示出中国艺术事业的发展后继有人的喜人景象。

    此外,本届艺术节的展览还有以北方草原文化为主线的《内蒙古民族民间美术展览》,以丝路文化为主线的《甘肃省民间美术展览》,以及第7届全国美术展览中的获奖作品展。

    本届艺术节共设有哈尔滨、长春、福州、成都 、乌鲁木齐 、天津 、大连、 沈阳、南京、 西安、广州、石家庄12个分会场,规模和范围较第一届艺术节更为扩大,也更为隆重和热烈。(记者 郭人旗整理)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