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办时间
2000年9月28日至10月13日
举办地点:
主会场:南京
分会场:扬州、苏州、常州、无锡
创新亮点:
1. 首次在沿海开放和经济发达地区举办,参演剧(节)目突破百台
2. 首次将美术、文物等专业展(博)会引入艺术节。
3. 首次设立了“中国艺术节大奖”“中国艺术节优秀剧目奖”“中国艺术节剧目奖”等奖项。
4. 首次实行政府运作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办节原则,积极探索全新的经费投入机制和办节思路。
5. 首次开设中国艺术节专用网站,成功地举办了“网上中国艺术节”。
活动背景:
党的十五大制定了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的战略,文化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当年年初,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强调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赋予了文化工作新的使命。广大文化艺术工作者自觉地服从并服务于大局,艺术天地日新月异,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活动概览:
第六届中国艺术节是在世纪之交举办的国家级艺术盛会,其鲜明的时代性、开放性、群众性和竞争性以及盛大的规模和丰富的内涵,令世人瞩目,是一次对艺术精品的大荟萃、大展示,是艺术成果的大检阅、大交流,其影响已从文化艺术界辐射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深入到千家万户。
本届艺术节的宗旨是“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有105台剧(节)目参加演出,其中参评剧目62台,祝贺演出30台,国外及港台地区交流演出8台,群众文艺演出5台。国内31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都有剧(节)目参演。参演剧(节)目门类齐全,包括话剧、戏曲、歌剧、舞剧、儿童剧、音乐、舞蹈、曲艺、木偶、杂技等表演艺术领域。国内参演剧(节)目大多是从国庆50周年展演作品中精选出来的,其中有一批获得“文华大奖”等多种奖项的剧目,如话剧《生死场》、舞剧《阿炳》、歌剧《原野》、人偶剧《鹿回头》、京剧《骆驼祥子》等,这些剧目都做了进一步的加工、提炼和修改,艺术上更加成熟。艺术节还邀请了国外及台、港、澳地区10台左右的剧(节)目展示演出。
这些剧目共演出了250场(商业演出除外),平均上座率达90%,现场观众约30万人次。其艺术门类之齐全、演出规模之盛大,创历届中国艺术节最高纪录。本届艺术节首次设立国家艺术节奖,组织了具有权威性的中国艺术节评奖委员会,将竞争机制引入以展演活动为主的中国艺术节,成功地评选出26个“中国艺术节大奖”、28个“中国艺术节优秀剧目奖”和8个“中国艺术节优秀演出奖”,使本届艺术节成为一次艺术展示与艺术竞赛相结合、有效促进艺术创作水平提高的艺术盛会。江苏的参演剧目在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荣获了6个艺术节大奖。筹资、演出和票务等工作实行政府指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办节思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六届中国艺术节推出了江苏首届国际艺术博览会、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展、国际中国画大展等8个较大规模的艺术展览展示。把美术、文物等都列进展览的活动,这在中国艺术节史上是第一次。首次引入艺术节的专业展(博)览会,全方位展示了我国及世界工艺美术和艺术领域的最高成就,荟萃了中外特色工艺品,可以称为是国家级、国际性的一件艺术盛事。此外,艺术节还举办“全国雕刻艺术大奖赛”、“全国刺绣艺术大奖赛”、“2000国际工艺美术发展高层论坛”等活动。
艺术节期间,各分会场分别展演了几十台中外剧(节)目,并举办了具有地域特色、与南京主会场相互呼应的文化艺术活动,如苏州市丝绸旅游节、无锡市太湖旅游节、常州市首届艺术节、扬州市首届文化旅游节等。除了5台内容丰富的群众文艺舞台演出之外,各分会场还利用现有群众文化设施、市民广场、公园等,组织了一定规模的群众文艺演出、比赛和娱乐活动,如综合歌舞表演、灯会、戏剧票友演唱会、器乐方阵演奏会、时装表演、娃娃鼓表演、龙狮表演、大型歌咏会等,吸引了广大群众踊跃参与,全民同乐。
在办节思路上,本届艺术节提出了引进市场机制,坚持政府支持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原则,举办了多种形式的商贸活动。开辟旅游专线,组织特色文化旅游,开发特色文化产品、纪念品等,并开设“网上艺术节”,利用国际互联网进行宣传,扩大艺术节的影响,吸引全社会的关注。
由于认真贯彻了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重视了优秀艺术作品的上演和推介,特别是鼓励其通过市场获取两个效益,大大减少了举办大规模国家艺术节经费不足的困难,走出了以往“政府给多少钱就办多少事”的老路,第六届中国艺术节成为我国高水平艺术成果的一次大检阅,成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一次有益尝试。(驻江苏记者王炜供稿,记者郭人旗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