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版: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会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十艺节”专刊
  标题导航
“七艺节” 丰富多彩的艺术盛会 欢乐喜庆的人民节日




 中国文化报 >  2013-10-12
放大 缩小 默认
“七艺节” 丰富多彩的艺术盛会 欢乐喜庆的人民节日

    胡锦涛同志为第七届中国艺术节发来贺信。

    第七届中国艺术节

    四川省川剧院川剧《巴山秀才》剧照

    云南省话剧院话剧《打工棚》剧照

举办时间

    2004年9月10日至26日

    举办地点: 

    主会场:杭州 

    分会场:宁波、温州、绍兴、嘉兴

    创新亮点:

    1. 首次在艺术节上齐邀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演出团体前来演出,体现了中华艺术的大团圆。

    2. 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新机制,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民间资本投入。

    3. 采取“四奖整合”的评奖机制,专业艺术类政府最高奖“文华奖”与“中国艺术节奖”首次合并, 群众文化的“群星奖”和“蒲公英奖”合并。群众文化的政府最高奖“群星奖”第一次走进国家级艺术节。

    4. 第一次请来普通观众担任艺术节剧目评委。

    活动背景:

    新世纪第一次国家级艺术盛会。

    活动概览:

    作为新世纪第一次国家级艺术盛会,与前6届艺术节相比,第七届中国艺术节规模更大、时间更长、参加人员更多。“七艺节”创造了中国艺术节的诸多之最,同时积累了许多新的办节经验和办节机制,使本届艺术节成为一届有亮点、有新意、高水平的国家艺术盛会,写下了中国文化艺术史上新的篇章。

    第七届中国艺术节于2004年9月10日晚在杭州隆重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发来贺信。胡锦涛同志的贺信为本届艺术节的举办,也为中国艺术节的科学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七艺节”的演出活动包括了戏剧、音乐、舞蹈、曲艺等各种形式的舞台艺术,艺术品种、参演团体都比以往更为丰富多样;既全面展示了我国内地艺术成就,又成功打造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特邀五大洲39个国家的嘉宾和6个国家的演出团体前来参加艺术节或进行祝贺演出。首次在艺术节上齐邀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演出团体前来演出,体现了中华艺术的大团圆。

    在杭州、宁波、温州、绍兴、嘉兴5个主会场、分会场上,51台全国第十一届文华奖参评剧目演出102场,邀请了41台省内外、港澳台地区和外国祝贺演出剧目演出近130场;浙江全省11个市90个县(市、区)还不同程度地举办了各类群众文化活动600余场次;安排了全国第十三届“群星奖”7个门类、16场评奖决赛演出和3个终评展览;举办各类展览展示、学术研讨及交流项目24个。本届艺术节参加各类演出、展览和研讨活动的人员达1.5万人,直接参与各项活动的观众近100万人次,以盛大规模、整体水平、创新机制和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充分体现了“发展先进文化、振奋民族精神”的主题和“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的宗旨。

    创新,是艺术活力的源泉。“七艺节”上每一部艺术精品都是创新的产物。赢得文华大奖、观众最喜爱剧目奖的河南省豫剧二团的《程婴救孤》,根据中国经典悲剧《赵氏孤儿》改编而成,在尊重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唱腔原汁原味,表现手法多样,其中程婴抚养孤儿的16个春秋用电影蒙太奇的方法来表现,悲剧感极强,很多观众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云南省京剧院的文华大奖剧目《凤氏彝兰》则将传统京剧与彝族山歌结合在一起,用全新的唱腔征服了观众。正如《程婴救孤》发展了豫剧,《典妻》唱红了甬剧,创新、打造了戏剧精品,也为戏剧自身的发展开拓了新路。

    倡导艺术贴近生活、走近观众,“七艺节”特别设置了一道“门槛”:所有剧目都必须演满50场,才有资格参演“七艺节”,并角逐“文华大奖”和“文华奖”各单项奖。结果,缤纷多彩的剧目令专家肯定,观众叫好,喜获丰收。在首次设立的由观众评委和现场观众投票产生的观众最喜爱剧目奖和观众最喜爱演员奖中,有《程婴救孤》、《图兰朵公主》、《五姑娘》、《风雨红棉》、《典妻》、《八桂大歌》6台剧目与专家评选的“文华大奖”吻合,“观众最喜爱演员”几乎全部获得了“文华表演奖”。 

    由以往单纯的专业演员角逐各大奖项发展为专业演员与群众演员同台竞艺,“七艺节”第一次将专业舞台艺术的“文华奖”与“中国艺术节奖”合并,群众文化的“群星奖”和“蒲公英奖”合并,并将“文华奖”、“群星奖”评奖活动作为中国艺术节的主体活动内容,从而大大丰富了艺术节的内涵,使之成为角逐国家文化艺术政府最高奖、体现国家舞台艺术和群文活动最高水平和最新成果的艺术盛会。

    经过激烈的角逐,本届艺术节最终评出第十一届文华大奖特别奖1个、文华大奖12个、文华新剧目奖38台、文华单项奖180余名。获得文华大奖的剧目有豫剧《程婴救孤》、京剧《凤氏彝兰》、花鼓戏《老表轶事》、甬剧《典妻》、京剧《图兰朵公主》等,绍剧《真假悟空》获得文华大奖特别奖。

    本届艺术节坚持改革与创新,积极探索“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办节思路,创新了运作方式。以杭州市为中心,联合周边城市宁波市、绍兴市、嘉兴市及温州市共同承办,与当地及周边省市举办的相关重大文化艺术活动有机互动。运用市场手段组合各种要素,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了政府指导与市场运作有机结合。实行艺术节组织运作事务公开,扩大文化经营准入范围,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艺术节演出营销、筹措资金、组织接待、宣传策划、票务广告等方面的工作,普遍实行公开招标、经营权出让、项目冠名、股份合作等运作办法,探索出一条符合艺术规律、适应市场经济的办节新路。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杜绝铺张浪费和不正之风,高效节俭办节。

    演出场次增多  

    “七艺节”期间,除了51台文华奖参评剧目演出102场外,组委会邀请的41台省内外、港澳台地区和外国祝贺演出剧目演出场次近130场。在17天的时间里,浙江各地还举办了600余场次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以及24个美术、书法、摄影和文物、博物等各种文化艺术门类的展览展示、学术研讨和交流项目。

    演出内容更加丰富

    “七艺节”的演出活动包括戏剧、音乐、舞蹈、曲艺等各种形式的舞台艺术,艺术品种、参演团体都比以往更为丰富多样;既全面展示了我国艺术成就,又努力打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特邀五大洲39个国家的嘉宾和6个国家的演出团体前来参加艺术节或进行祝贺演出。首次在艺术节上齐邀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演出团体前来演出,体现了中华艺术的大团圆。

    档次达到最高

    在“七艺节”开幕仪式上,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发来贺信。由于“文华奖”、“群星奖”评奖活动成为了中国艺术节的主体活动内容,大大提高了它的权威性、竞争性和影响力,使本届艺术节真正成为体现国家舞台艺术和群文活动最高水平和最新成果的艺术盛会。

  

    参与人数众多

    在“七艺节”筹备之初,广大人民群众就积极参与,数以千计的“七艺节”标志和吉祥物设计方案以及开幕式策划方案寄向筹委会。在“七艺节”期间,直接参与艺术节各项活动的观众近100万人次,参与“七艺节”各类演出、展览和研讨活动的人员也达到1.5万人,积极热心的参与者中包括港澳地区嘉宾和海外侨胞。海内外200余家新闻媒体的500多名记者在广泛深入报道艺术节的同时,也经受了中华艺术的熏陶。

    (记者 郭人旗整理)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