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版: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会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十艺节”专刊
  标题导航
荟萃高雅迎盛会 创新服务惠民生
让每张画在这里都能得到最好展示




 中国文化报 >  2013-10-12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每张画在这里都能得到最好展示
——访山东省美术馆馆长徐青峰

    徐青峰近照

本报实习记者 王松松 通讯员 于 霞

    很多人现在走到经十东路山东博物馆附近时,都会不由自主地看一眼山城相依、泉城相映的山东省美术馆新馆。独特的外形,与众不同的艺术气息,让这座美术馆新馆迅速成为令人瞩目的对象。作为一项政府投资,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公益性文化项目,山东省美术馆新馆将如何提升服务惠全民?如何拉近美术馆与公众的距离?又将为观众带来哪些新的体验?近日,就这一系列问题,记者对山东省文化馆馆长徐青峰做了一次深入采访。

    记者:“十艺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是山东省美术馆第一次承接这么大型的美术展览,这次展览的定位是怎样的?

    徐青峰:山东省美术馆在“十艺节”组委会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关于展览方面的工作。在前八届艺术节中,美术作品所占份额非常小,从第九届艺术节开始有了专门的美术展,但也只是通过邀请方式征集展出了一部分作品,宣传力度也不是太大,很多艺术家都不知道艺术节中还有美术展。受文化部艺术司的委托,我们参与了“十艺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的前期定位工作。作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将全国65岁以上的艺术大家,通过邀请的方式,展出其代表作品,这叫“选人”;第二部分,是将近三年以来全国各种大展中的获奖作品,再经过评选入围大展,这叫“选画”;第三部分,是通过全国各省区市文化厅选送作品参与评比。通过这三个层面,基本上能把近三年代表中国美术最高成就的作品选拔上来,相对比较全面。

    记者:省美术馆是如何筹备这次展览的?

    徐青峰:首先我们新场馆的面积能够充分地保障这次展览,另外我们的服务保障工作也非常细致。比如这个终审工作会,有一些画特别是小画,从俯视的角度不利于展示作品的效果。因此,我们这次评选所有的作品不但全部挂到了墙上,而且每一张画上都有射灯照着它,这样就最大程度上保证了评选的公平。像这样全部把作品挂在墙上选拔,在国内大展中还是第一次。

    全国以往很多大展作品展出后寄给作者时,画的外框有很多都破碎了,有的画面也有损坏,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布撤展时工作不细心。我们这次布展要求作品往展厅里摆放时,要有两块小海绵垫在下面,作品往墙上靠时,也要有海绵垫。布展时要求地面和墙面不能有划痕,作品外框不能有划痕,所有工作人员都必须戴白手套工作。我们山东省美术馆的布撤展工作,已经完全与国际接轨,确保展品毫发无损。另外,还要求所有的布展工具都必须有橡胶垫,包括每个凳子腿,我都用手摸过,验查出两个凳子腿没有橡胶垫,马上更换。只有这样细致的工作,才能确保展览万无一失。

    记者:应该怎样理解“最好地展示”?

    徐青峰:教育推广是我们的一个亮点。一些美展开幕式当天门庭若市,随后逐渐乏人问津。“十艺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将在山东省美术馆展出两个半月的时间,一年前我们就做了详细的教育推广战略性计划。截至目前,我们已经跟280个单位签了免费参观协议,把一天分成四个时间段,每天都会有四拨固定的观众前来参观。同时,我们组织了专门的讲解“志愿者”队伍。第一个报名的就是山东省美协主席张志民,他特别要求,到青少年观看专场的时候,给小朋友一张一张地讲解。山东艺术学院的很多退休教师、我们馆的很多退休画家也都参加了此次义工活动。知名艺术家来给大家讲解画,这在全世界的美术馆中也没有几家能做到。

    记者:怎样实现“最好地展示”这一目标?

    徐青峰:就是把工作想细、做细。政府建起这样一座全国一流的场馆,提供这么多的经费,我们就要考虑怎样才能让老百姓愿意来。一般群众可能会觉得艺术殿堂过于高雅,看不懂的地方没有专业人员讲解,来了之后累了也没有地方休息,没有养成到美术馆、博物馆参观的习惯。现在,我们在功能设计方面提高了这方面的服务,在新馆内有三处咖啡厅,累了随时可以坐下来休息。展览期间,我们还将安排有关绘画作品欣赏、收藏、中西方美术史、美术大家个案分析等系列讲座。将来,我们要保证一个人在馆里待一天,不累、不渴、不饿、不烦。只有做到了这样的服务,老百姓才愿意来。

    当天在评审现场,这次来的很多评委都提出了预约展厅的要求,有的甚至说“我的个展就要在你这儿搞”。此前,我跟全国雕塑艺委会主任曾成钢先生交流,他就说:“我见过的所有的美术馆,没有一个为我们雕塑的布展、撤展想得这么周到。每三年一届的中国雕塑展可不可以在这儿做?”我说不但可以在这儿做,以后每一届都可以在这儿做。以前,我们没有这样一个平台,很多展览都要到北京、上海去看。现在,山东有了这样一个平台,会有很多好的展览过来,我们的服务做到了一流的水平,再加上一流的策展水平,我们这个馆肯定会在短时间内成长为全国著名的美术馆。

    记者:山东省美术馆新馆将会对山东的公益文化事业起到何种作用?

    徐青峰:把一个馆建到几万平方米,就肯定不是为少数艺术家和收藏家服务的,要是那样的话建一万平方米就够了,建到几万平方米就一定是为大众服务的。我们的展厅,一个观众的休息座椅,我们都要深入研究。这是美术馆,一把座椅应该有艺术的含量在里面。我们要求进到美术馆的每一件物品都是一件艺术品。所以说,山东省美术馆将来会是一个非常有审美情趣的地方。

    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我们不但在美术方面着力,在文化艺术的其他各个方面,也都考虑得很周全。将来,艺术家、学者以及其他各界人士,都可能会养成一个习惯,就是在美术馆的咖啡厅聊天、谈艺术。我还建议一些学会的年会在这儿开,这样逐渐形成一个文化的中心。只有美术,还是太单一。

    记者:在山东省的“三馆”建设中,山东省美术馆应起到什么作用?

    徐青峰:博物馆是指向历史,美术馆是面向当代并指向未来,所以有很多新的思想会在这里产生、碰撞,对年轻人是很有吸引力的。

    记者:美术馆今后会举办一些什么样的活动?

    徐青峰:我们会邀请一些艺术大家来主持一些公共教育活动,让他们和群众零距离接触。比如说,山东的某些收藏家喜欢某位画家的作品,我们可能会邀请这位艺术家现场做一些演示,或者举办一些座谈、交流、学术报告会之类的活动。山东有这方面需求的人群是非常多的,因为山东喜欢艺术的人很多,他们非常渴望和艺术家有零距离、直接的交流。在“十艺节”美展期间,我们也将组织一系列艺术家跟观众直接对接的活动。在我们这里你将会感受到观众的热情。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