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版: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会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十艺节”专刊
  标题导航
积极创新谋发展 立足服务惠民生




 中国文化报 >  2013-10-12
放大 缩小 默认
积极创新谋发展 立足服务惠民生

    书海灯谜会

    视障阅览室

    书海灯谜会

    真人图书馆

    孩子们参观图书馆

    光明之家·视障电子阅览室

    掌上鲁图

    视障阅览室

    真人图书馆

    触屏式电子阅报机

    (上接D63版)

    三、加快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让优秀文化资源惠及大众

    山东省作为全国文化共享工程的示范省,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和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的试点省,在服务网络建设、技术创新、资源建设及培训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是进一步完善网络设施,实现进村入户新突破。山东省图书馆按照文化部、财政部配置标准进行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基层点全覆盖,惠及8万多个村和1万多个社区。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数字文化服务网络的提升,开通了“文化方舟——山东省文化共享工程有线电视平台”,服务覆盖全省16个市共计1700余万数字电视用户,标志着山东省文化共享工程 “进村入户” 取得实质性突破。同时,采用VPN技术,完成了省市虚拟网络连接,将国家图书馆及省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服务延伸到基层。目前,全省各级公共电子阅览室总数达到5000多个,数字文化惠民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是创新技术模式,提升服务成果。山东省图书馆积极探索数字文化服务新技术,创建了“一站双网三平台”运行服务模式,整合32个资源库,开设8个网络服务栏目,打造四大功能模块,实现了公共电子阅览室资源共享。该运行服务模式在2011年全国文化共享工程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现场会上作为典型经验进行了介绍,受到大家充分肯定。山东省图书馆完成了与国家级公共电子阅览室管理平台的对接,全省县级以上图书馆公共电子阅览室监控技术平台都已安装,1000个乡镇也正在安装中,从而实现了对全省电子阅览室的即时监控、资源利用情况的统计与反馈。

    三是注重地方资源开发,加大资源建设力度。山东省图书馆建立了资源需求反馈机制,制订了科学规划,成立了资源建设委员会,立足山东特色,面向全国,加强数字资源建设,已先后建立了“山东省图书馆馆藏文献联合目录数据库”、“山东地方文献资源库”、“齐鲁民俗文化之旅”、“山东红色之旅”、“齐鲁旧影”、“话说古籍”等25个数据库,“话说鲁菜”、“山东地方戏揽萃”、“深宅古韵”等项目也已基本完成。这些数字资源尤其是自建资源,极大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是延伸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成效。山东省图书馆本着方便实用、惠及群众的原则,创新服务形式、丰富服务内容,推动数字服务工作向纵深发展,每年服务群众达1000多万人次。一是广泛建立全社会共建共享的机制。全面推进公共数字文化进机关、进军营、进企业、进农村、进学校,同时开通省政府、省政协、省财政厅、省文化厅等数字图书馆平台,切实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二是建设面向弱势群体的盲人数字图书馆。2012年山东省图书馆启动了盲人数字图书馆建设项目,针对盲人群体的文化需求通过一站一网一库开展服务,解决盲人读者的文化阅读生活需求。三是开展主题服务活动。结合重大节庆活动和基层群众的需要,组织丰富的公共数字文化活动,经常性地开展广场公益电影展播和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推介。同时,面向社会广泛征集“文明上网三字经”,规范上网行为,营造绿色网络空间。招募公共数字文化志愿者,联合“泉城义工在行动”服务志愿团开展农民工子女培训。在节假日,针对进城务工人员举行文化共享工程“同享文化暖春 共促亲子成长”亲子连线主题活动等,扩大了图书馆的影响,使数字文化服务深入人心,惠及百姓。

    四、扎实推进文献保护工作,传承文明服务社会

    山东省图书馆依托中华古籍保护工程和民国文献保护计划等国家重大文献保护工程,立足普查修复,加强整理研究,完善库房设施,改善保护条件,加强推广宣传,形成了集普查、修复、展示、研究、利用“五位一体”的保护工作方式,提高了文献保护研究和服务利用水平。

    一是健全机制,深入开展古籍普查工作。山东省图书馆充分发挥省古籍保护中心龙头示范作用,积极探索科学、高效的普查机制,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市级名录的评审工作,建立完善三级珍贵古籍名录保护体系。目前,省图书馆共有500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2718部古籍入选《山东省珍贵古籍名录》。

    二是完善措施,修复工作取得实效。山东省图书馆采用“师带徒”等方式加强古籍修复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修复水平。采取重点项目和日常修复两结合,启动并完成了宋刻本《文选》修复重点项目,并获得2011年度全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立项,开创了“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修复一级古籍的先河。2009年12月,山东省古籍保护中心被国家评为首批“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

    三是丰富形式,展示宣传亮点频现。为提高全社会古籍保护意识,2011年底,山东省图书馆精心打造的古籍专题展厅“册府琳琅”正式揭牌启用,先后举办了“‘海源遗珍’暨‘《文选》蝶变’大展”、“抗战时期孔府保护山东珍贵文献特展”等6次大型展览,开展古籍鉴宝和体验活动,普及古籍保护知识,使珍品古籍和传统文化走出书库,切实走近群众,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2012年9月,与国家图书馆、中国孔子研究院在曲阜联合举办“论语回故里——历代《论语》珍本展”,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等8000余人参观。同年11月,省文明办、省文化厅和中国孔子基金会主办,省图书馆承办的“和谐天下——首届国际《论语》知识大赛”,吸引了来自蒙古国、喀麦隆等海内外500余人参加,被多家媒体报道,引起良好的社会反响。

    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关心下,在全体同仁的努力下,山东省图书馆事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绩,受到上级部门和社会认可,除连续获评文化部一级公共图书馆外,还先后荣获“读者喜爱的图书馆”、“山东省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富民兴鲁先进单位”、“山东省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单位”、“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示范窗口单位”、“模范职工之家”、“廉政文化建设基地”等荣誉称号。

    (清风 整理)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