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版: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会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十艺节”专刊
  标题导航
《圣水河的月亮》:
慈亲悲悯的现代“交响”
李新花:
唱戏就是我的生命




 中国文化报 >  2013-10-12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圣水河的月亮》:
慈亲悲悯的现代“交响”

    本报实习记者 王松松   通讯员 庞 雷 张国林

    10月6日晚, 作为山东省备战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奖”的15台重点剧目之一,济宁市历时两年多时间倾力打造的大型现代农村题材的山东梆子《圣水河的月亮》在山东剧院上演,拉开了十艺节文华奖评比展演的序幕。

    山东梆子现代戏《圣水河的月亮》由济宁市演艺集团所属山东梆子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创排,是济宁市市直国有文艺院团改制后的首部作品。据济宁市文广新局局长周立华介绍,为将该剧打造成精品剧目,济宁市三易其稿,期间还经历了几十次的补充和完善。

    瞄准真实农村生活

    孔孟之乡,尼山脚下,圣水河边,有一个名叫老耿的农村女人,她质朴、善良,日子过得殷实、平静。可她万万没料到事业有成的丈夫忠义爱上了年轻有为的女大学生刘芸……由此开启了一场爱恨情仇、慈亲悲悯的“交响”。

    山东梆子现代戏《圣水河的月亮》以乡村留守女人老耿的“婚变”为主线,表现了她面对丈夫移情别恋,敢于重新审视、决策人生的自强品性。而当前夫“落难”,她又不顾流言蜚语,主动担当,呈现了博爱、宽容的人性大美。

    “故事体现的是一个现实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情,因此剧本呈现的内容就是希望反映一种正面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济宁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周长征告诉记者:“这次跟我们竞争的,绝大多数都是传统剧目,很多还是很有名气的大戏,我们这次就是要独辟蹊径,演场现代戏。”他认为,演古装戏太容易了,但演当代戏和农村戏比较难,古装戏有它的范本可寻,但现代戏是必须从它的呈现方式上进行全新的创作。“所以,这次我们就是要以呈现当代最基层的农村生活为基准,让我们的演出团队以接地气的形式,描写我们身边普通群众的生活。”

    瞄准实际生活,关注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和思想情感,从而激起观者的共鸣与思考,是《圣水河的月亮》在选材上的特色之处。对此,周长征告诉记者,“我们结合济宁地域特色和市场需求,依靠本地的演艺优势,剧本上,势必要选取突出地方特色的当代农村题材。”据悉,从创排至今近2年的时间里,该剧已经进行了3次较大规模的修改。济宁市山东梆子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孔凡涛告诉记者:“修改打磨后,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呈现在舞台上的作品,也更真切地反映了孔孟之乡人民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精神。”

    上佳表演引观众爆棚

    在2个小时的演出中,在场观众无不为演员的精彩表演深深折服,现场掌声热烈,喝彩不断。剧中“老耿”的扮演者是济宁市山东梆子剧院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李新花。她凭借饱满的情绪、酣畅的唱腔、细腻的情感、传神的演技,把老耿对丈夫的爱、恨、怨、怜表现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而饰演忠义的寇德林、饰演婆婆的吴肖华、饰演刘芸的贾艳华在剧中都有上佳表演,凸显了该剧整齐的阵容和扎实的班底。

    在演员的热情演绎下,呈现在舞台上的山东梆子《圣水河的月亮》表演流畅、一气呵成、精彩不断。演出结束后,演员两度返场谢幕,许多戏迷仍久久站立在台口,不肯离开。“没想到剧情是这样,我以为是传统老戏,现在看起来还挺贴近现实生活的。”家住济南市市中区的高艳华从未看过梆子戏,首次观摩就被深深吸引。

    家住天桥区的马春福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就喜欢看山东梆子,这个戏拍得非常好,与老剧相比,它更有现实意义和对当代人的教育、警示意义,“老家就是济宁的,这出戏演的很感人,看的过程中我掉了好几次眼泪。”

    据介绍,该剧第三次修改,最主要的亮点是创作了主题曲《月牙歌》,歌曲全文四句话配合主人公的拍手动作,将全剧贯穿,更好的诠释了剧情,并提升了整体的舞台效果。不出意料,这首歌感动了现场大部分观众。周长征对记者说道:“一开始是没有这个歌的,但后来我们一直想找到一个能贯穿全剧的主题曲,直到不久前才正式敲定这个歌,并在剧中呈现了出来。”一名跟父母一起来看演出的小朋友告诉记者:“那个儿歌唱得很感人,听的我都哭了。”在现场,记者听到很多人这样评价剧中的主题曲。  

    依托市场立名剧名角

    “长期以来,戏剧作品都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创作、排戏、评奖,产品获奖后就被束之高阁、无人问津了。但改革后的新机制要求我们的作品是艺术品的同时必须具备产品价值,必须紧紧地瞄向市场。我们有计划地通过文化惠民演出,通过满足基层群众的看戏需求来让这部戏‘增值’,使它的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有机统一起来。”周长征告诉记者,山东梆子现代戏《圣水河的月亮》是济宁市市直国有文艺院团改制后的首部大型原创作品。

    为备战“十艺节”、锤炼精品剧目,周长征坦言,在确定选题后,曾先后两次面向全国征集剧本,邀请剧作家到本土进行创作,工作人员还实地体验生活、累积故事,提供给剧作家进行创作。“我们邀请专家对收集到的剧本进行了多次论证,最终选定了《圣水河的月亮》一剧。它融合了精品意识和市场属性,成功深化了社会教育功能的同时,兼顾了市场前景,是济宁文化体制改革特别是专业文艺院团改革成功的标志之一。”

    周长征介绍,为了让山东梆子戏与现代舞台艺术和当代人的审美完美集合,该剧注重艺术表现手法的创新,无论从作品的内容上、舞台的样式上以及舞美、灯光、服装、音乐等艺术元素方面,力求增加现代意识和创新意识。同时,借鉴先进的舞台科技手段,调动丰富的艺术手法,不断增强剧目的艺术表现力,给观众以耳目一新的艺术感染力和审美享受。“文化体制改革为发展注入了活力。”周长征表示,“步子迈开了,下一步我们要更加注意挖掘济宁特色的演艺资源,培养精品意识、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培育观众喜爱的名剧名角,逐渐打开产业发展之路。”

    探班主创班底

    该剧邀请到了国家一级编剧韩枫、中国戏曲学院知名导演裴福林参与整个剧情的创作、改编,还从各大专业院校、院团聘请了舞美、服装、造型专家加盟此剧。裴福林告诉记者,这个剧本原名叫做《女人家》,后来觉得各种以“女人”命名的农村题材的剧目太多,考虑到它既是体现这样一个有大爱精神的农村妇女的形象,又是在圣人故乡演出的剧目,就给它改了个名字,叫做《圣水河的月亮》,这样的名字能留给人无限的遐想空间,也能带给人一些思考的意味。剧本中女主人公敢于直面生活,走出阴影,并以其宽容、忍让、自尊、自强、无私、大爱的心路历程,实际上是完成了一个小女人到大女人的凤凰涅槃。

    编剧韩枫告诉记者,剧本的原创是田伟泓,但因其爱人身患重病不得不中途将剧本交到了韩枫的手上,他在接到原本后也是几易其稿,跟导演、音乐等团队的参演人员进行了多次的交流,历时近2年的时间才有了现在的雏形。

    剧中女一号老耿,由济宁市山东梆子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获得者李新花饰演。李新花告诉记者,其实自己一开始一直没有找到感觉,近期才真正的入戏。“过去一直演古装戏,从来没演过现代戏,是到了第三稿出来我才找到感觉。”她告诉记者,最早接触剧本的时候心里其实一点儿底都没有,后来剧本一遍遍的改,感觉也是一点点的找,然后跟大家一起磨合、切磋,才慢慢找到了调子,现在,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磨合,已经可以说是完全的驾轻就熟了。“现在上场没什么心理压力了,我跟寇老师之间很有默契了。”

    李新花指着男主角寇德林告诉记者,他就是饰演男一号忠义的演员,也是济宁市山东梆子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一级演员,山东梆子十大名演之一。“我一开始读完剧本之后,感到压力很大,演了40多年的戏,第一次接这么难的戏。”寇德林老师说,之所以觉得难是因为剧本中所描写的男主人公思想、方向、意志都不明确,上台之后不好表现,性格不明朗。最后,两位主角均表示,真正的磨合成功,入戏,是在近一两个月之间的事情,也就是第三稿出来以后,无论是主题、人物的性格,包括触及灵魂的主题曲都是在近两个月内才真正体现出来的。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