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美丽中国海疆行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看见大海的孩子




 中国文化报 >  2013-11-08
放大 缩小 默认
看见大海的孩子
——“美丽中国·海疆行”走进东海舰队

    ①驻守海岛的士兵们。

    ②驻守崇明岛的解放军某部官兵在进行火炮演练。

    ③战士在训练前看着小说《漫长的旅行》。

    ④早上7点多,战士们抓紧时间换班吃早餐。

    ⑤舰船即将靠岸,战士向岸上抛着缆绳。

    ⑥战士守护佘山岛上的中国领海基点。

    ⑦东海舰队某登陆舰支队与色彩斑斓的大都市仅一墙之隔,身居闹市一尘不染的战士们有着“霓虹灯下好水兵”的美称。

    ⑧东海舰队航空兵某部战士雄姿英发。

    ⑨海岛哨所上写着“祖国在我心中”的标语,战士们与大海相依,不仅因为对海的热爱,更因为对祖国、对家乡的一份责任。

    本报记者  卢 旭/图   胡克非/文

    日前,中国文化报社“美丽中国·海疆行”采访组走进了东海舰队某水警区扫雷艇中队、佘山岛观通站、勤务船中队,以及东海舰队航空兵某师和崇明岛海防哨所。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令人眼前一亮的现代化驻岛部队,感受到了士兵们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乐守天涯的心态,也体会到了他们在寂寥大海上生发出的文化渴望,还有对祖国、对海洋的深情……

    这支毛笔,是东海舰队某水警区扫雷艇中队艇长王海松的。从河北老家来到黄浦江边的他,在这里一待就是13年,从毛头新兵变成了扫雷艇的艇长。平日他就睡在艇上,床头贴着他的座右铭“常为成功找出路,不为失败找借口”。为了丰富文化生活,政委请来了书法老师,王海松跟着练了好几个月。在一望无际的大海边,写字画画似乎是消磨时光最为合宜的形式之一,王海松常常坐在长江口,伴着来往的船只、听着汽笛声写字作画,他说那时候仿佛时间都凝固了……

    这个卡拉OK唱机,是东海舰队某水警区佘山岛观通站守岛战士徐子翔的。他最喜欢在海边迎着朝阳唱歌。徐子翔和他的战友们是有梦人、追梦人,他们驻守着只有0.088平方公里的孤岛,以苦为乐,以岛为家,用青春和热血默默奉献在祖国的海防线上。徐子翔被战友戏称为“佘山好声音”,除了唱歌以外,他最开心的时候就是坐在海边的礁石上给恋人写信,虽然如今通讯很发达,但是徐子翔就是喜欢这份单纯和简单。当船离开时,耳边还回响着他唱的《天高地厚》:“想飞到那最高最远最洒脱,想拥抱在最美丽的那一刻,想看见陪我到最后谁是朋友,你是我最期待的那一个……”

    这根缆绳,是东海舰队某水警区勤务船中队官兵的,他们每天承担着给岛屿运送补给的任务。战士们经常互相切磋,比谁的抛接姿势更帅,谁抛缆绳抛得最准。这段熟悉的航线,不知道走了多少次,但每一次补给都不觉得无趣,因为心里藏着对战友们深深的挂念。老兵们快退伍了,扶着栏杆望着这根稀松平常的缆绳,他们不知不觉眼睛就湿润了,想说话却一时语塞……

    这架飞机,则是东海舰队航空兵某师副团长毕长虹的“座驾”。他从航校一毕业就与海天结了缘,迄今已经飞行了20年。他深爱着蓝天和大海,每当回想起起飞后的美景总是很陶醉:“黄昏或是拂晓,海上色彩斑斓很漂亮,有时海上有雾,雾很低很薄的时候,看起来像是仙境……”

    这条狗,是上海崇明岛海防哨所官兵养的。除了狗以外,还有鸡鸭羊等家禽家畜。他们驻守海岛自给自足,不给当地老百姓增加负担,几十年如一日地在这个美丽的小岛上守候着,见证了崇明岛从荒地换新颜,见证了上海长江大桥的畅通,见证了当地农民的富裕,见证了日益增多的观光客……

    放眼望去,可以看见以东方明珠为代表的120多座恢宏的建筑、繁华的外滩北端中央商务区,以及世界瞩目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这里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前沿,但是,这繁华却似乎与他们无关,他们甘愿远离那繁华,守候那荒凉,这时候,我们看到五彩霓虹映衬下的海军军装,是那样的神圣和庄严……

    10天的漫长航行,我们看到了许多,但看到最多,也印象最鲜明的就是——那一个个大海的孩子,他们告别父母、告别伙伴、告别家乡,在祖国的海疆上坚强地守望,他们深深地爱着祖国的海洋,用心感受着海的宁静和澎湃,他们让壮美的青春与大海相依,他们用对祖国的深情筑就了海疆上的万里长城……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