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苗娟
现代排舞融入了多种元素 刘智宁 摄
在浙江杭州近江农贸市场,每天中午12点,都会想起节奏欢快的旋律。在市场摊位中间的过道上,五六十位女摊主放下手中的活,开始随着音乐抬头、甩臂、迈步、转身……一起跳跳舞,成了她们午休时间的必修课。同为市场经营户的领舞人张大姐,自从在社区培训班学会了跳排舞后,还把排舞传授给农贸市场的姐妹们,现在她们已经会跳30余支排舞。
像这样的生动图景,在浙江比比皆是。时至今日,排舞在浙江早已不再是女性和老年爱好者的专利。比如,在日前举行的浙江省万人排舞大展演系列活动中,来自湖州的吴兴之星艺术团就全部是由青年男性担纲演出,并从众多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荣获浙江省第七届排舞大赛青年组金奖。
师资培训助推排舞蓬勃发展
多年来,浙江省文化馆通过省群文专家免费辅导团、“耕山播海”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文艺骨干培训活动等多个载体,源源不断地向浙江基层输送排舞培训。特别是每年开展的全省排舞师资培训班、排舞师资提高班,每期都有来自全省各地的排舞推广负责人、舞蹈干部等近百人参加。经培训后,他们回到地方言传身教,成为各地的排舞宣传大使。
比如,2010年义乌市文化干部李航英从省里培训回来后,坚持下基层辅导排舞,并在当地组建起了9支排舞团队。李航英怀孕7个月时,还带100多人到杭州参加浙江省第四届排舞大赛,团队一举摘得一金五银的好成绩。
正是有像李航英这样的基层文艺骨干的不懈努力,才使排舞这一大众娱乐性强、参与面广的文艺形式渗透到了千家万户。排舞能够由广场走上舞台,也可以由舞台走进广场,甚至只要有一块空地就能自如生长,并终成蓬勃之势。如今,浙江各地共有5000多名排舞老师,每个老师身边又有近百人在跟学,跳排舞的人、排舞团队越来越多。
年度赛事赋予排舞持久生命力
2007年12月,浙江省首届排舞大赛在宁波市镇海区举行。来自全省11个市的35支代表队,为走进浙江刚一年的排舞做了充分的形象代言。而后的每届排舞大赛,仅入围决赛的人数就达千人以上。今年,浙江省排舞大赛共有150多支队伍近万人参加,气势恢宏的排舞汇演成了全年最热闹的群众活动之一。而日前在浙江举行的“中华同心”两岸三地排舞邀请赛则在更高的平台上促进了区域排舞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作为浙江省群文界的品牌活动,每年一届的全省排舞大赛不仅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而且提高了排舞在群众中的知名度。同时,浙江省文化馆还积极与浙江省财政厅、省总工会、杭州银行等单位展开合作,让排舞走进了机关、企业、社区、校园。虽然排舞进入浙江的时间不是很长,但经过全省文化系统的不懈推广,再加上它具有舒缓心情、健身美体、增进社交等功能,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并在浙江大地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而各地自行组织的排舞比赛更是接连不断,许多地区都出现了镇镇比赛、村村跳舞的盛况。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浙江省已有500多万人参与了排舞健身活动,排舞已成为百姓生活中重要的休闲方式之一。
理论研讨加速排舞向纵深拓展
排舞作为源自上世纪70年代美国西部乡村,融入了拉丁、华尔兹、探戈、恰恰等各种舞蹈元素的舶来品,多元和创新是其重要内核。如何在移植过程中根据本土特质进行基因重组和再造,从而使其获得长久的生命力,是国内排舞研究工作者一直孜孜以求的方向。
为鼓励本土元素融入排舞的创编,浙江省第五届排舞大赛创新了排舞比赛组别并举办了相关学术论坛,各路排舞专家就“排舞如何创新才有中国味”“排舞编排舞台化会不会失去群众”等进行了热烈研讨,自此理论研讨成了排舞大赛系列活动中的重要板块。今年在桐乡举办的万人排舞大展演系列活动中,就有不少参赛队伍将本土音乐、民间舞蹈、民族服饰等元素融入排舞中,并在节奏、服饰色彩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推动排舞向纵深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