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创建成果
●实现了地区有文、图、博三馆,县县有文、图两馆,乡乡有文化站,村和每个社区有文化室的覆盖城乡的四级文化基础设施网络。80%的图书馆和文化馆达到了国家三级馆以上标准,80%的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设置了电子阅览室,群众文化广场建设也卓有成效,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区、便民的基本文化活动场所。
●通过整合国家、援疆和地区配套资金,喀什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了六纳入。2010年至2012年,实现了文化投入连续3年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文化建设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人均文化支出的比例也高于全疆平均水平。
●两年来,全地区共计举办群众文化活动6379场次,参加人数348.97万人次。同时鼓励农民群众经常性地开展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叼羊、赛马、摔跤、麦西来甫等活动,支持组建民间文体活动团队和协会,全地区已组建了710个基层农牧民文艺演出队,业余演员5600余人,培育选拔文化带头人762人。
创建亮点选评
探索建立稳定的基层文化队伍的机制。喀什地区通过政府文件规定,由县(市)政府出资,补贴每个文化公益性岗位14400元/年、每个文化兼职管理员3600—6000元/年,落实了为每个乡镇文化站配备3名专职工作人员、为每个行政村配备一名享受政府补助的文化兼职管理员的规定和要求,稳定了基层公共文化人才队伍,保障了基层文化设施的正常开放。
实施一县一品战略。依托丰厚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开展特色文化活动,如“诺鲁孜”系列文体活动、伽师县伽师瓜节、泽普县金胡杨文化旅游节、岳普县达瓦昆文化旅游节、塔什库尔干县肖公巴哈尔节、麦盖提县刀郎文化艺术节等,形成了一系列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文化品牌。
用好中央和对口援建地区资金。2011年至2013年6月,全地区共投入文化建设资金28.7亿元,其中国家下拨资金5.5亿元、财政专项资金1.7亿元、对口援疆资金11.4亿元,大大完善了公共文化设施,提高了公共文化软硬件建设水平。
以文化促稳定、聚人心。喀什地区重视围绕地区稳定大局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组织有针对性的文化活动,如在居玛日(礼拜日)各乡村都举办群众麦西来甫民间娱乐活动,使得公共文化活动起到了促稳定、聚人心,与三股势力争夺思想文化阵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