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把握大数据机遇 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发展
大数据时代数字内容的价值发现与整合
文化大数据发展路径的探讨
什么是大数据
大数据时代的思维转变
百度大数据的实践与探索
大数据时代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转型
大数据背景下文化发展的选择与被选择
相信大数据,但不迷信大数据
大数据时代枢纽型企业的历史机遇
大数据与国家文化产业战略
大数据为文化产业带来新机遇
大数据与政府文化职能转变
智慧博物馆大数据的发展与应用
文化产业中的数据分析
首届“大数据——大文化”高峰论坛
上海宝山科技园简介




 中国文化报 >  2013-11-08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数据背景下文化发展的选择与被选择

    闫贤良  (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文化部文化标准研究中心主任)

    关于大数据,我认为就是通过信息化所形成的数据,把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建立起有规则的科学化的体系。

    从大数据技术可以看到文化可以通过现代信息上的数据来表达,因为大数据建构了关联关系。大数据技术使得信息服务业离文化服务业越来越近。信息技术已经走了6个环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物联、云服务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信息服务业的背后是什么?我认为是文化服务业,未来的信息服务业不再是商业、不再是工业,而是文化。

    关于大文化下的大数据,这里的大数据主要指的是上世纪70年代以后信息化网络化形成的数据。文化领域的大数据从哪里来?在做“十二五”文化规划时,我们启动了国家文化资源数字化工程,因为在信息时代我们的文化还没有进入信息时代。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美术馆等馆藏资源一旦形成了数字化资源,就意味着中华民族从有文明以来一直到今天,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人的情感体系在大数据技术的关联下都能够展现出来。它的数字化意味着我们的文化从中小文化领域走向大文化领域。

    在大数据与大文化相交融的前提下,文化领域与大数据技术会发生怎样的交互,其中一个很重要的体现是在国家文化宏观管理应用方面。传统的决策是从一些专家捕捉来的不完整的,或者不完全对称的信息做出的文化决策,而在电脑工业革命下它的决策是一种完整数据的、相互关联的科学体系下进行的一种决策,所以我们说未来的决策是传统领导的大脑加上一批专门从事科学研究的智库研究人员,再加上大数据关联关系库形成的国家文化决策体系,这个决策体系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决策。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