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晓华 (华院数据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
大数据不是万能的,但是在大数据时代,我们还是要关注它对各个领域的影响,尤其是文化产业。在文化营销领域,大数据应用的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是众所周知的美国的《纸牌屋》案例,制作方通过数据分析市场需求进行作品创作,然后投放到市场上,并获得不错的效果。不过,大数据早期的应用不能忽视信用,信用本身也是一种文化,在中国尤其非常重要。
我认为,在文化产业中使用数据分析需要对人有深刻的理解,首先要了解基本属性,包括年龄、性别、职业等。另外,人们在互联网上的浏览行为可能就是一种购买行为。举例来说,现在实际上有很多关于动漫的手机应用和网上应用,那么,如何找到合适的用户,并为他们配送合适的内容?这就要运用到数据分析,通过对个人需求的了解,就可以进行简单而有针对性的应用推送,不同的手机终端可能对动漫的响应度是很不一样的,所以通过数据统计就可以了解动漫产品在不同终端上的一些表现,这是比较简单、直接的应用。另外,就是内容匹配,我们通过全面、准确的用户理解和洞察,对内容和用户进行分类。通过分类,将用户和内容想办法匹配起来,这种匹配的方式就是对用户筛选的过程,而这个筛选的过程就是我们进行数据挖掘的过程,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大数据应用。现在内容生产速度越来越快,内容越来越多,用户要发现那些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内容其实并不容易,怎样通过一个方式把内容推送给用户,这就很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