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 文
创办初衷
公益性文化场馆向社会免费开放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推动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而不断打造有特色、有竞争力的文化品牌,是免费开放工作能够持续健康开展下去的重要保证。自文化馆免费开放工作全面开展后,新疆克拉玛依市文化馆就开始酝酿、策划一个既有包容性、观赏性,又能寓教于乐的讲坛类文化品牌。鉴于时下各类讲座、讲坛等种类繁多,他们在讲坛的定位上颇费了一些心思。经过反复调研和论证,本着普及性、基本性和立足实际、突出特色的原则,最终将讲坛的名称定为“油城百姓艺术讲坛”。他们希望以“油城百姓艺术讲坛”为媒介,通过讲座、评论、互动等多种方式让更多的市民走近艺术、了解艺术、热爱艺术,从而为“油城”培育更多高素质的观众群体。
为使“油城百姓艺术讲坛”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克拉玛依市文化馆在讲坛内容的设置上既强调普及性,同时也兼顾提高和专业性。在充分利用本馆专业师资的基础上,该馆每年还邀请多位知名专家和学者做客讲坛,通过“油城百姓艺术讲坛”力求营造良好的文化艺术氛围,进一步体现办馆初衷,提升馆内人员素质。自2010年底开办以来,已举办各类讲座、艺术展示等25期,邀请专家共15名。讲授及展示的内容涉及书法、钢琴、绘画、摄影、流行音乐、京剧艺术、民间曲艺等10多个艺术门类,受益群众达6000多人。讲坛已成为提高广大市民综合素养的重要阵地,并迅速成为克拉玛依市颇具影响力的一个文化品牌。
加强管理
“油城百姓艺术讲坛”采取“项目管理+流程管理”的运作模式,设立项目总负责人。项目总负责人负责制定每年的计划,报馆务会审定后开始实施。每一期讲坛都指定一名运营负责人,同时下设主持人、现场引导和服务人员,以及活动摄影、摄像人员和安全保卫人员,做到统一领导、分工协作、责任到人。
在实施过程中他们努力做到16个字:工作细致,管理到位,注重造势,加强引导。为保证管理到位,该文化馆专门制定了《油城百姓艺术讲坛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讲座的内容范围、主讲人员、举办周期及实施的具体措施等,讲座主要以艺术及人文方面的内容为主,同时也兼顾其他领域,确定了主办周期和讲坛地点。为方便老百姓就近参加活动,他们还将部分讲座放在了社区、企业(油田作业区)及乡镇。
突出特色
他们力求在以下三个方面形成“油城百姓艺术讲坛”的特色。
一个传播主流文化、普及高雅艺术的全新平台。从第一期开始,他们就力求每一场讲座都能凸显特色和亮点。两年来,先后邀请疆内外多位专家和学者分别做了以“摄影的功能性与创造性”“水墨敦煌”等为题的专题讲座。各位专家以他们丰富的阅历和独到的视角,给大家带来了全新的理念。
广大市民的良师益友。克拉玛依市作为新中国第一个因石油命名的年轻城市,虽然经济发达,但文化底蕴相对比较薄弱,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老百姓对文化艺术的渴求也日趋强烈,开办讲坛正是顺应了群众的这一需求。主办方希望能通过一期期讲座将艺术的真谛和精髓,化为润物细无声的涓涓细流,滋润每一位聆听者的心灵,使讲坛真正成为群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位市民在给讲坛的留言中写道,“油城百姓艺术讲坛”是一个承载智慧的桥梁,每一位老师都是带着激情、智慧和渊博的知识而来,尽管他们在讲坛停留的时间都不长,但他们对艺术的诠释和阐发却让我们受益无穷。
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互动和交流展示的舞台。讲坛的开办,使市民们感到欣喜。对他们而言,名人的神秘感减少了,增加的是对自身的认同感和自信心。为满足百姓的表现欲和参与性,该馆在活动设置上增加了互动和展示环节,鼓励百姓和名家们零距离交流,甚至还可以同大师们同台献艺、联袂演出。如在邀请留美钢琴演奏博士古丽米娜·马合木提进行“美丽琴韵”专题讲座后,她欣然邀请台下的4位学生同台演奏了多首曲子,博得一片掌声。
成效显著
提供文化大餐,丰富百姓的人文知识。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做客讲坛,高水平的讲座、与名家面对面的交流,激发了百姓的求知热情。为提升“油城百姓艺术讲坛”的内涵,很多专家的讲座不只谈艺术,更多的是将古今中外的文化融汇其中。如新疆京剧表演艺术家陈瑛主讲的“京剧走进百姓生活”专题讲座,就对京剧的沿革、各流派的文化背景以及经典曲目的来历等都做了详尽的讲述。
开阔视野,提升社区文化建设品位。“油城百姓艺术讲坛”开办以来,架起了一座群文工作者与社区文化工作者进行广泛交流和联系的桥梁。如何使各类文化活动在普及中有所提高,一直是每个文化工作者追求的目标。该论坛的开办,为老百姓感受高雅艺术提供了可能,受到了各社区文化组织者的青睐和支持。作为主办者来说,精心组织的每一场讲座,首先面对的也应该是普通的百姓,这也是设置该讲坛的初衷。从第一期开始,主办者就及时了解老百姓的需求和喜好,然后有针对性地调整讲座的内容或形式,尽可能地做到由浅入深、雅俗共赏、老少皆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