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一身泥”没了,文化场所有了
浙江研究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雪狼杯”动画作品大赛颁奖
内蒙古以马文化促进产业发展
“大师艺术讲堂”重庆启动
图片新闻
厄瓜多尔驻华使馆向国图赠送图书
山东多措并举推进文博事业发展
湖北群文工作者比拼才艺
文化科技创新论坛在深圳举行
五省市青年优秀书画巡展走进太原
老子公开课安徽涡阳开讲
系列非遗活动“品味广西”展示油茶文化




 中国文化报 >  2013-11-27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身泥”没了,文化场所有了
——河北省文化厅帮扶蔚县代王城镇张南堡村纪实

    本报驻河北记者  李秋云   通讯员  杨国勇

    8个月时间,平均每月驻村不低于25天,为群众办了12件大实事,帮助2名因病致贫的农民走出困境,引导村民建起10个草莓示范大棚,为20户村民家接通了自来水……近日,河北省蔚县深化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发来函件,对河北省文化厅驻该县代王城镇张南堡村帮扶组的工作表示感谢,称“帮扶组用实实在在的工作赢得了村民的信赖、支持和赞誉”。

    张南堡村是河北省文化厅2013年度驻村帮扶的对象。自今年2月下旬驻村以来,帮扶组立足该村实际和群众现实需求,科学谋划帮扶项目,使张南堡村发生了看得见的变化。

    村民出门不再“一身泥”

    张南堡村的地势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多年来,由于村主街道是泥巴路,下雨之后水囤积在路面,村民的出行基本上都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腿泥”。张南堡村支部书记李桂林说:“特别是小孩上学时经常摔跟头,把衣服、书包都弄脏了,村民对这条路的意见特别大。”

    村民的出行问题牵动着帮扶组的心。在第一次帮扶工作碰头会上,河北省文化厅副厅长、驻村帮扶组组长李建华指出:“我们的帮扶工作,就从解决村民的出行难开始。”经过多方协调,帮扶组筹得90万元资金,用于张南堡村主街道硬化,并埋设了6800米排水管,彻底解决了村民出行“一身泥”的问题。

    据了解,驻村帮扶组先后筹措资金400余万元,帮助张南堡村进行了危房改造、自来水接通、环境整治等工作,让68户村民住上安全的房子,清运了120吨垃圾,使20户村民终于圆了吃上自来水的愿望。

    同时,帮扶组还协调有关部门落实了张南堡村“崇德小区”省级新民居示范区30亩用地指标审批,谋划制定了《村庄规划方案》、《村环境综合整治方案》、《村产业发展规划》等方案,进一步理清了张南堡村的发展思路。

    尝试帮村民致富

    以往,张南堡村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靠种植大田玉米,人均年收入才2300元。为了生计,不少村民不得不外出打工。

    为了让村民不出家门就可致富,帮扶组除在资金方面给予支持外,还帮助村里制定了“一户一亩土豆、葱,一户一座草莓棚”的种植产业规划。其中,“一户一亩土豆、葱”指的是在种完土豆、小葱后,继续播种蔬菜,年收入达万元;“一户一座草莓棚”指的是引导村民每户建设草莓种植大棚,目前已建成10个草莓示范大棚,年收入保守估计3万元。同时,帮扶组还筹措了70万元资金,在张南堡村建起葡萄种植实验基地,并邀请葡萄种植专家试种酿酒葡萄和鲜食葡萄。据了解,试验如果成功,将对蔚县整个种植业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得知村民龚有、郭峰因患病欠下巨额外债的消息后,帮扶组通过联系社会爱心人士、号召村民义捐、号召文化厅机关义捐等多种渠道筹集善款20.6万元,并为其联系了治病医院。

    从捐款捐物到文化帮扶

    今年8月,在帮扶组的协调下,河北省心连心艺术团来到张南堡村,为村民献上了一场精彩的演出。“听说省里的演员要来,我们起了个大早,现场到处都是人,就连房顶上也站满了人。”对于那次演出的场景,村民陈玉坡记忆犹新。

    “我们不是一个小组在帮扶,而是整个文化厅在帮扶。”李建华如是说。帮扶期间,河北省文化厅党组书记王离湘、厅长张妹芝等先后入村调研,走访慰问群众,实地考察帮扶项目建设情况,号召省文化厅全体机关干部为张家堡村困难村民捐款、捐衣,并从厅机关有限的经费中挤出20万元用于支持张南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解决因场地、设施等难题致使农民文化生活无法顺利开展的难题,帮扶组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筹集资金40万元,在村里建起了文化广场、党员活动室、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并配置了相关的活动器材、桌椅、书籍等。

    帮扶组还通过走家串户拉家常、举办讲座、分发涉“三农”问题材料、邀请当地剧团演出等形式,向村民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讲河北文化建设发展成就,鼓励村民树立致富信心。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