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军营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弦断音犹在
一次特别的电影人生
图片新闻
锤炼顽强作风 练就过硬本领
后勤工程学院举行“强军战歌”广场文化活动
乐在北疆守边关




 中国文化报 >  2013-11-27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乐在北疆守边关

    李树奎  王  兵  李建峰

    小雕刻、小绘画,小收藏、小制作,件件艺术作品抒发对祖国的深情厚爱;兵写兵,兵唱兵,兵演兵,“浪花杯”汇演里飞出欢乐的歌;踢雪地足球,搞冰雕雪塑,做滑雪运动,寒冬里涌起阵阵体育热……走进黑龙江省军区某边防巡逻艇大队,你会发现无论春夏还是秋冬,无论在界江一线还是在陆地营区,到处是一派热闹的文化景象。近年来,该大队积极打造特色军营文化,陶冶官兵情操,激励戍边斗志,取得较好成效。

     小小艇院处处镌刻着水兵的无私奉献情

    “这个雄鸡版图虽然简单,但它却震撼人心,一眼就能够看出咱们的解放军官兵心里装着祖国。”在该大队爱辉艇组旁的江堤上,一幅由官兵用各种颜色鹅卵石拼成的中国地图,时时引起过往游人的啧啧赞赏。

    因地制宜,巧借身边各类资源精心打造特色艇院文化,是驻守在界江水兵文化生活中的一大亮点。该大队担负着黑龙江中上游3000里的巡逻执勤保障任务,有数十个执勤点散落在界江一线。虽然这些执勤点人员编制少,文化生活相对单调,但是一代代界江水兵却用以苦为乐、以苦为荣的实际行动默默坚守着千里界江。在执勤点上,官兵们把热烈的情思,化作扮靓艇组小院的实际行动;把爱祖国爱边防的热情,倾注到一件件自制的小作品上。

    官兵们利用树根、子弹壳、冰棍棒等生活常见材料制成的一些小艺术品,精巧的构思、精致的做工可与商店的工艺品媲美。驻守在黑河市江畔的会晤艇组艇房里,摆放着一个由桦树皮做成的图画作品,上面刻画的是一个战士勇救地方落水群众的画面。艇长陈磊说,这个画面上的主人公就是他们艇组的战士井楠楠。去年6月份,战士井楠楠在执勤过程中,发现一名落水妇女正在水中挣扎,见此情景,井楠楠毫不犹豫地纵身跳入江中,并成功将那落水妇女营救上岸。后来,艇组里一向爱好雕刻绘画的战士孙雪良以此事为原型,制作出这一幅小作品来。这些年来,出自官兵之手的“四小”(小制作、小绘画、小收藏、小雕刻)作品已逾4000件,受到来该大队视察的总政和军区首长的高度赞扬。

    如果你在界江一线走一遍,就会发现几乎每个艇组都有自己的艇院特色。三卡艇组利用业余时间收集了1000多个空瓶子,拼成了巨大的耀眼的铁锚图案;道干艇组用树枝搭起“水兵凉亭”,战士巡逻归来,坐在那里读书下棋,成为驻地一道风景。而且,每个艇组门口都有官兵自己创作的楹联,“观大江浩荡,赏小院风情”“劈波斩浪巡守祖国北疆,披星戴月捍卫人民小康”……虽没有高雅的文学色彩,但却真切地反映了官兵的报国之情、戍边之志。

    南方战士喜欢上了冰雪

    一场大雪过后,整个营区大院沸腾了,堆雪、拍形、雕琢,官兵们热热闹闹地进行着冰雕雪塑竞赛。有的中队“造”船艇,有的中队“砌”长城,还有的中队立起了直刺苍穹的神舟飞船和运载火箭,军营内处处呈现着火热的冰雪艺术氛围。这是该大队开展冰雪文化活动的一个剪影。

    该大队地处北疆高寒地域,冬季漫长,每年冰雪覆盖时间长达6个月,具有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针对这一实际,大队将冰雪元素融入到军营文化中,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冰雪文化活动,丰富官兵业余文化生活,给官兵提供无尽的欢乐和收获。每年入冬后,他们都会组织开展一些深受官兵喜爱的特色活动,例如雪地足球、冰雕雪塑、高山滑雪、雪地寻宝等等。

    冬日里的一个周末,两个中队进行的一场雪地足球赛拉开了帷幕。这个“足球场”坐落在军港内的一处冰面上,场地四周是用冰块垒成的冰墙。官兵们在这冰墙内尽情地呼喊着、奔跑着、跳跃着,传踢着激烈竞争的热情,挥洒充满欢乐的汗水。

    同时,他们还把冰雪文化与军事训练结合起来,组织开展高山滑雪、雪地搏击等运动。下江执勤是翻江倒海的水中蛟龙,钻进山林就是行动敏捷的雪山飞狐。在白雪茫茫的滑雪场,官兵们一个个身披白色伪装衣,手拿划杆,顺着高山直飞下去,张扬出新时期革命战士的青春活力。

    新战士林桂东来自福建,从小没见过雪,入伍后由于没有防寒意识,手脚被冻伤,又得了一场风寒感冒,继而心理上引发了严重的畏寒情绪,不愿出屋门,不敢趴雪窝。当他接受一系列冰雪文化洗礼后,仿佛变了一个人,慢慢地喜欢上了冰雪爱上了寒。

    “浪花杯”汇演里飞扬着战士的歌

    台上歌舞翩跹,台下掌声如潮。该大队一年一度的 “浪花杯”文艺汇演拉开了新一年的帷幕。基层各个单位战士们轮番登场,小品、相声、三句半等20余个节目精彩纷呈,台下的官兵家属欢笑着、感动着、回味着。

    “浪花杯”文艺演出一直是大队的一块特色文化招牌。每年元旦前后,他们都要举办这样一届“兵写兵、兵演兵、兵唱兵”的文艺汇演,弘扬爱党爱国爱军的主旋律,抒发官兵热爱边防、扎根边防、奉献边防的豪情壮志。编排节目过程中,他们坚持让脚本围绕中心工作编、歌曲伴着重大任务唱、节目随着形势任务演,使广大官兵在欢歌笑语声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和感染。

    执勤船艇马上就要下江出航了,一位军嫂在寒风瑟瑟的初春里,竟然忍着寒冷在码头上穿着红裙子送别……这是小品《启航》里的一个情景。这一节目的上演,让台下的很多官兵流下感动的热泪。每年一开春,船艇就要奔向千里界江去巡逻执勤,军嫂和丈夫一分别就是半年,直到初冬10月,才能再度相逢,分别时的苦楚每个军嫂都有切身的体会。2010年,这个节目被推荐参加沈阳军区首届《北疆兵歌》业余文艺汇演,并获得一等奖。

    “浪花杯”也是展示官兵文艺才能的舞台。战士沈成毕业于上海电影艺术学院,入伍后受到火热军旅生活的触动,自创了《我爱你,界碑》、《边疆的雪》、《界江之恋》等多首歌曲。当这些自编的歌曲亮相“浪花杯”舞台时,他顷刻间成为大队官兵们争相追逐的明星。在编排“浪花杯”节目的过程中,沈成的艺术才能得到了很大提高,去年退伍后,他凭借出色的文艺才能再次走进上海电影艺术学院,成为一名大学音乐教师。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