邝厚勤
提起王佑贵这个名字,不搞音乐的人也许不会知道,可是要说起《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恐怕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王佑贵正是这首脍炙人口、唱遍中国大江南北歌曲的曲作者。近日,王佑贵率领他的创作团队回到家乡郴州拍摄《莽山韵》MV,路过长沙时我与他相约见面,聊起了我们的友谊,聊起了我们共同热爱的音乐,也聊起了难忘的往事——
声名鹊起
王佑贵是共和国的同龄人,1949年出生在湖南郴州市宜章县迳口村,母亲是一位爱唱歌的客家妈妈。襁褓中的王佑贵最先听到的是母亲的摇篮曲,无论是在河边洗衣、在菜园浇水,还是在厨房做饭、在堂屋门口纳鞋底,母亲都不停地吟唱。她的歌,有的欢快跳跃,有的哀怨忧伤,有的轻盈飘逸,有的激情澎湃。童年时代的王佑贵,就是听着母亲的歌一天天长大。15岁那年,初中毕业的王佑贵正赶上县文工团招生,一曲笛子独奏《苗岭的早晨》吹得招考老师眉开眼笑,从此成了县文工团的专业演奏员。上世纪70年代他又凭着高超的竹笛演奏,考入湖南师大,毕业时因成绩优异而留校任教。
1989年,年近40岁的王佑贵来到深圳,开始了职业作曲生涯。他一连创作出《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深圳湾情歌》、《我属于中国》、《多情的东江水》等多首流行歌曲,用音乐尽情抒发改革开放新时代的内心激情,这让王佑贵声名鹊起。
1994年,王佑贵以一首《春天的故事》,改变了当时乐坛主旋律歌曲的创作模式,这也是王佑贵音乐创作生涯的里程碑。当年谱写这首歌曲时,王佑贵很是下了一番功夫,设计了多种方案,总觉得不尽如人意,一天凌晨3点多钟的时候,突然想起戏曲中表现大人物的场面都有个鸣锣开道的氛围,何况这首歌曲是要表现邓小平这么一位伟人!于是王佑贵赶快爬起床跑到楼下把钢琴打开,加上了《春天的故事》合唱段,将南方的秀美与北方的粗犷糅合起来。几经锤炼,《春天的故事》终于诞生了,感人肺腑的歌词,亲切舒缓的旋律,既表现出群众对领袖的衷心拥戴,也表现出领袖的个人魅力,使之成为了一首世纪音乐精品。这首歌曲相继获得了1995年度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最受群众欢迎的影视歌曲金奖”等多项奖励,王佑贵因此蜚声歌坛。
有颗不安分的心
我和王佑贵是老朋友,更是80年代初就开始词曲合作的老搭档,先后合作过多首歌曲,但因各自的工作都忙,已有10年未曾见面。11月11日上午,我如约来到他下榻的酒店,短暂拜访交谈中,又一次让我见证了王佑贵那颗不安分的心。
在与他见面前,我就获悉,刚刚揭晓的中国(杭州)首届国际微电影节优秀作品评选,王佑贵报送的自己作词作曲并演唱的知青题材歌曲《我们这一辈》,从900部的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本次大赛最佳音乐微电影奖。“祝贺你的作品又获大奖!”一见面顾不及寒暄,我就向王佑贵道起喜来。他见我提及他新近获奖的事更是喜形于色,也全然不顾老朋友见面的客套,马上打开话匣子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以前我写歌给别人唱,此次自己作词作曲并演唱这首歌曲,并不是单纯地想从幕后转到幕前。因为我是共和国的同龄人,对共和国怀有很深的感情,是真正与共和国一起成长起来的,正如我的歌词里所写:‘与共和国同年岁……’人们是从《春天的故事》、《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我属于中国》、《多情东江水》这些歌曲中知道我是一个作曲家,但是在我的艺术创作中还有非常大的空间有待开拓,我一直认为我骨子里就是一位歌唱家,由于最美好的青春时光在农村度过,所以我错失了一些机会,尽管《春天的故事》为我赢得了很多的荣誉,但是我并不满足。《我们这一辈》是我的同名专辑中的主打歌曲,也是我最看重的一首歌曲,为创作这首歌曲,我花费了10年的心血,还曾专门跑去北大荒体验过生活。”说到这,激动中的王佑贵倾情唱了起来:“我们这一辈,和共和国同年岁,有父母老小,有兄弟姐妹……”演唱中,王佑贵那极富沧桑感的嗓音,深深震撼着我的心灵,仿佛我也成了与共和国同年岁的一员。
用音乐回报乡梓
“莽山大美,不身临其境,不知其味”。谈到对故乡莽山的印象感受,王佑贵一往情深地说,为家乡创作一部音乐作品,用以回报家乡父老的养育之恩,是他多年以来的愿望。这时一旁的周导演插起话来:“别看王老师已是65岁的老人,为拍摄好《莽山韵》MV,他不辞辛苦在莽山上爬了3个多小时的山路,他要将家乡独特的自然风光尽快展现给观众。”
当我随口问及王佑贵近期有什么新的打算时,王佑贵会心一笑回答道:“我们准备在深圳和其他一些城市办几场纪念音乐会,其中会有一场在长沙举办,出场歌手有董文华、戴玉强、王欢、龚爽、牟玄甫等。”
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近两个小时。窗外绵绵细雨仍在一个劲儿地纷纷扬扬、飘飘洒洒,似乎也在向我面前的老友王佑贵深情地祝福:愿他那颗不安分的心,永远年轻着,年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