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湖湘文化·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长沙发现“厨神”詹王宫界碑
湖南建立省级非遗保护研究基地
湘西永顺县老司城申遗进入冲刺阶段
图片新闻
浏阳文化产业亮相上海
湖南省老干部大学举行校庆文艺会演
非遗进校园 传承民族基因




 中国文化报 >  2013-11-27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非遗进校园 传承民族基因
——长沙市雨花区非遗进校园工作纪实

    融入舞龙表演的课间操现场。

    张  玲   易添麒

    11月21日上午10时左右,长沙市雨花区明德洞井中学的操场上,刚刚做完广播体操的孩子们又整齐划一地做了一套舞龙操,操场上还有5支学生舞龙队在表演着穿、腾、越、翻、滚、戏、缠等精彩的舞龙动作,龙的精气神在孩子们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2011年,雨花区本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从娃娃抓起”的理念,将明德洞井中学等一批学校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分别进行谜语、剪纸、诗歌、舞龙的非遗传承教学工作,探索非遗进校园的文化保护和传承经验。而舞龙则是明德洞井中学确定的传承项目。

    非遗成为校园独特风景

    对燕子岭小学这群热爱剪纸的孩子们来说,旁人眼里美丽复杂的窗花图案已是最基础的剪纸图案,他们信手就能剪出。邱月是这群孩子中的剪纸大师,刚读小学五年级的她学习剪纸已经有3年。邱月兴冲冲地拉着记者看她在长沙市第二届剪纸大赛上获得金奖的一幅作品《猫头鹰》,这幅剪纸作品只经过了老师在画面布局上的一些指导,从绘制到剪纸都由她自己独立完成。

    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以来,长沙市雨花区将学校作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阵地,对全区的中小学校进行了摸底,因地制宜设置了4个非遗校园传承示范基地。非遗项目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校园也因引入非遗文化而有了不同的气象。

    明德洞井中学的学生每周有专门的舞龙课程,每天还会伴随着《龙之赋》的朗诵做上一套舞龙操,这一景象已成为明德洞井中学的独特风景。“这套专门编排的舞龙操既能锻炼学生体魄,又能让孩子们在其中领悟舞龙的动作步法和这一古老艺术的韵律美。”明德洞井中学校长彭本良说。

    走进燕子岭小学,随处可见历届学生留下的优秀剪纸作品,这些作品在熟练的技巧间融入了儿童独有的视角,展现了剪纸技艺校园传承的特殊魅力。

    东方红小学则将谜语教学纳入课堂,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谜语文化教学工作,还将整个校园布置成了谜语的乐园,走进校园就像走进了谜语的世界。

    因校制宜创建非遗传承基地

    “舞龙、谜语、剪纸等都是在当地有文化基础并广为流传的非遗项目。我们根据学校的特点和非遗资源来建设传承示范基地,并组织非遗传承人走进学校进行授课,非遗活态保护工作取得了更好的成效。”雨花区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李翚说。

    明德洞井中学以“龙马精神”为校训,学校一直以龙文化来引导校园文化建设。2007年,洞井舞龙成功申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明德洞井中学的龙文化教育与非遗项目进校园有了很好的结合点。2011年,雨花区文化馆为学校介绍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曾获世界龙狮锦标赛金牌的洞井舞龙湖南省级传承人周招娣。经过周招娣的多次授课,明德洞井中学的4位老师成为学校教授舞龙课、建设舞龙传承示范基地的基础力量。

    今年8月,明德洞井中学的学生破格参加了在南京举行的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舞龙舞狮锦标赛,他们克服年龄小、力量不足的劣势,从70多所院校代表队中突围,获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我们通过队员间默契的合作让手中的龙更有生气。”比赛时负责舞动“龙珠”的刘淋说。

    让孩子更加亲近民族传统文化

    燕子岭小学的剪纸教师张询在教学工作中不断鼓励孩子们创作属于自己的有童心童性的作品。“孩子们的纯真和对美的追求十分珍贵,我希望他们具有把美展现出来的能力,这也是素质教育的题中之义。”张询说。

    非遗课程不仅成为素质教育的点睛之笔,还能让孩子们从小就对传统文化心生亲近。“有人说民族文化就是一个民族的基因,在孩子们成长的关键时期为他们提供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对民族文化的传承至关重要。”燕子岭小学校长陈益说。

    多年来,周招娣一直致力于在全国各地的校园中广泛培养舞龙的热爱者。“传承断代是非遗传承人最担心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培养下一代对这些古老艺术的热爱。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加大宣传普及工作的力度,非遗进校园就是培养群众基础和传承非遗文化的重要方式。”周招娣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