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郊平谷,桃花盛开的地方。平谷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早在10万年前便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距今7000余年的上宅文化,填补了北京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的空白;5000年前,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曾在这里开疆辟土;2200余年的建置历史,使其成为北京最早建置的区县之一;1000年的丫髻山道教文化至今吸引源源不断的游客。22万亩世界最大桃林衍生出的桃文化,则赋予这片土地无限浪漫与激情,使平谷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2013年,平谷区委、区政府确立了“一区四化五谷”的发展战略,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目标,以公共文化建设“大众化、特色化、品牌化、系列化”为主线,从文化阵地建设到基础设施完善,从文化活动开展到文艺精品创作,从文艺人才培养到演艺团体培育,从文化扶贫工程到重点文化项目建设,从加强文化监管到促进文化市场发展,各项文化惠民工程开展得有声有色,老百姓都说:文化惠民既富钱袋又富脑袋,日子宛如活在桃花源。
研·一个意见两项方案,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今年10月,在完成调研、初稿、征求意见稿、政府常务会等相关程序后,《平谷区2013年至2015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正式出台,标志着政府进一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一轮战役已经打响。
平谷区先后制定了《平谷区创建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方案》和《平谷区第一次乡镇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方案》,区委常委、主管副区长亲自督导,认真研判查找优势和不足,研究制定细则和解决方案,作为实施方案主体的平谷区文化委员会坚持科学统筹规划,创新工作机制,积极探索文化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手段。一年来,全区各项文化事业取得了可喜进展。
平谷区文委主任王振国表示:“平谷区过去文化资源总量少,文化活动多以当地居民零散的、传统的民俗活动为主,形式单一、艺术含量低。现在地方有资源、国家有政策,文化部门服务理念应该从方便政府向服务基层群众转变;服务内容应从有什么供给什么向群众需求什么就供给什么转变;服务对象应从城镇居民向人口密集的农村群众转变;服务手段应从传统的面对面服务向高科技、数字化服务转变;服务资源应从利用本地区文化向调动全社会文化资源共享共建转变;服务时间应从工作日向‘白加黑、五加二(白天加夜晚、加周末)’转变。”
建·一批新文化站拔地而起,文化设施不断完善
今年9月,平谷区马坊镇群乐艺术团团长王志红的生活中发生了件大事,建筑面积4428平方米的新文化站落成并对外开放,她和村里的姐妹终于可以结束参加文化活动“打游击”的日子,在焕然一新的排练厅安家了。文化站地上建筑面积3478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950平方米,绿地覆盖率30%,设有多功能厅、辅导培训室、图书室、阅览室、放映厅、排练室、健身室、棋牌活动室、展览厅等专用房13个,每个使用面积都在50平方米以上。“太气派了,活动室都宽敞明亮,设施齐全,文化站以后就是我们这些爱唱爱跳的村民的家啊!”
这样的文化站在平谷并不是一枝独秀,而是遍地开花。通过积极运作,平谷区18个镇乡街道均建有高标准文化站,平均建筑面积达到1768.68平方米。目前,区文化馆、图书馆双双被评为国家一级馆;特色馆藏“冰心奖”儿童图书馆和陈列室为全国独有;20万平方米世纪广场为“全国特色文化广场”;1200平方米的区级桃花大舞台每年举办大型演出30余场次;1000平方米室内大众健身舞场为百姓提供舒适的室内娱乐健身场所;有940多个座位的影剧院为郊区首家二星级影剧院;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的平谷特色文化体育展示中心(平谷博物馆)工程已趋完工,后期收尾工作正在进行。
乐·文化活动精彩纷呈,打造“幸福平谷”文化名片
“一通吉祥鼓,国泰民安百业兴旺;二通如意鼓,风调雨顺人和政通;三通幸福鼓,幸福平谷五谷丰登!”三通开幕锣鼓震天动地,今年2月24日,第三届中国乐谷欢乐节暨2013年秧歌花会进城大拜年活动吸引了数万名平谷和北京城区及周边省市慕名而来的群众,现场感受节日的喜庆气氛。60支区内外展演队伍、十余项非遗项目展示队、5000余名展演人员分别在26辆彩车的引领下,以“欢乐平谷”“美丽平谷”“幸福平谷”3个主题展示了平谷的文化魅力及全区人民合力打造“一区四化五谷”的决心。2013年,大华山镇的胜泉庵文化庙会、刘家店镇的丫髻山文化庙会、金海湖镇的药王庙会等活动影响广泛;图书馆的电影展映、特色讲座、读书比赛、优秀书目推荐等活动渐成品牌;文化馆的节庆主题文艺演出、书画影展览等活动深受群众欢迎,让老百姓过足了瘾、乐翻了天。
欢快的秧歌、深情的歌声、曼妙的舞蹈——每周五,在平谷世纪广场的桃花大舞台上,一出出精彩的文艺节目都会如约而至上演。平谷区桃花大舞台演出活动从2006年开展至今已有8年历史,演出团体为区内外优秀文艺团队,成为平谷文艺爱好者展露才艺的舞台。每个村的桃花小舞台更突破了年演出3600场的纪录,参与文化活动成为老百姓的家常便饭。
除了大众参与,一系列文化大赛则为平谷留下了一批原创性强、文艺水平高的文艺作品和人才。今年的“中国乐谷”合唱大赛共有18个乡镇的2000多名选手参与,合唱团各展风采,歌唱平谷的新生活;“乐谷之声”歌手大赛,老中青齐上阵,成为历年组织规格最高、选拔范围最广、年龄跨度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比赛;“绿谷情”秧歌舞蹈大赛共有5000余名表演者参与;“戏曲之星”选拔大赛历时两个月,全区100余名8周岁至70周岁票友进入复赛,一展传统文化经久不衰的魅力。
创·特色文艺团队,从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信
11月20日,平谷区夏各庄镇文化站锣鼓喧天,一年一度的镇“金秋杯”秧歌花会舞蹈大赛正在举办,20支队伍、600余名文艺爱好者一展风采,最终安固村的小车会取得上午场的第一名。夏各庄镇文化站主任孔令军透露,安固村是个有4000多人口的大村,村民自发组建了包括秧歌队、花会队、评剧团、综艺演出队在内的5支文艺团队,汇聚文艺人才400余名。小车会队伍里,贾安和杨淑静夫妻俩都70多岁了,可秧歌花会、京评梆大戏样样拿得起,是公认的“文艺之家”。
目前,平谷区各类文艺团队500余支,其中,市级品牌文艺团队3支,区级文艺团队7支(绿谷艺术团一至七团),在区内注册、具有营业性演出资质的团队34支。镇乡街道全部组建了综艺团队,每村至少有两支秧歌舞蹈队。在平谷,提起文化团队绝对不能绕过的是名声在外的平谷精华武校龙狮表演队。该队曾多次随文化部参加在芬兰、俄罗斯、德国的文化活动,赢得了广泛赞誉。2009年,该队在新加坡“金狮奖”艺术大赛中获最高奖。今年11月24日,精华武校表演团一行8人受文化部派遣,赴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参加首届世界文化论坛开幕式表演。精华武术俱乐部的舞狮表演,在短短几分钟里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高超技艺。无独有偶,平谷区绿谷胜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今年10月,被中宣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为“第五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北京市仅有两家文艺表演团体获此殊荣。
这些团队不仅能演,而且艺术创作成果更丰硕。2012年,平谷区“乡村大舞台”文艺演出在北京市第22届农民艺术节擂台赛上荣获大舞台金奖;小评戏《咸淡之间》获金凤凰二等奖;京东大鼓《桃花谣》、戏曲表演《穆桂英挂帅》、歌曲《美丽的心情》、小品《你妈我妈咱妈》荣获金凤凰优秀奖;北京市第23届农民艺术节期间,平谷区编创的文艺节目新平谷调《幸福平谷》在“乡村大舞台·一村一品”竞赛中荣获一等奖;音乐剧《乐谷之声》荣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
惠·文化惠民实实在在,提升百姓幸福指数
9月至10月,平谷区以“激情消费在乐谷”为主题,开展首届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以培养居民文化消费理念,引领居民文化消费意愿,鼓励居民文化消费行为,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30余项活动将文化惠民落到实处。影剧院市民可低票价看河北梆子、评剧和木偶剧;持“北京文惠卡”、北京银行儿童理财卡、京卡、邮政储蓄卡的市民到新华书店购书可享受超值优惠;全区举办了摄影比赛、读书比赛、奇石鉴赏、书画艺术培训等群众文化活动;区电影发行服务中心开展了“文化消费季电影展映活动”,深入社区、部队、敬老院等放映电影100场。
文化多彩,百姓开怀。平谷区每年开展文艺演出3600场, 免费电影放映1.2万场,培训文艺骨干1.6万名,举办中国乐谷欢乐节、桃花大舞台演出、“星火工程”下乡、“周末剧场”专业剧团演出、歌手大赛、秧歌舞蹈大赛、戏曲之星选拔赛、大众读书工程、节假日文化活动和大型展览等20余项系列品牌活动。文化惠民工程的实施为平谷营造了人心齐、社会安、大局稳的良好氛围,广大群众享受文化、参与文化、创造文化的热情日益高涨。
在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大背景下,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平谷将继续坚持科学发展,不断强化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坚守文化责任,围绕将首都建设成为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中心的目标,深入挖掘平谷丰厚的文化资源,大胆探索与实践,全力推进文化大区建设,以更深入扎实的各项文化举措,扩大惠民成效,提升市民幸福含金量,增强平谷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凝聚力、引领力、支撑力和影响力,推动全区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本版撰文:贾东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