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文物·考古
  标题导航
百年合唱 中华梦想
当合唱成为一种生活




 中国文化报 >  2013-12-05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当合唱成为一种生活

    本报记者  刘  淼

    1913年5月,刚刚从海外留学归来的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卓越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李叔同,在杭州西湖边写下三声部合唱曲《春游》,并用五线谱的形式公开发表,这是中国人运用西洋作曲技法写成的第一首合唱作品,中国合唱以此为起点。

    100年后,在被李叔同称为第二故乡的浙江温州,由中国合唱协会、浙江省温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温州市委宣传部、温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温州市文联承办的第十二届中国(温州)合唱节成功举办。

    11月24日至30日,来自全国的69支合唱队,3000余名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合唱爱好者,在温州大剧院的舞台上尽情表演。紧张的比赛、精彩的展演不仅让评委和观众领略到了他们的合唱热情和水平,更让人感慨,原来合唱可以成为一种生活。

    以学术座谈为开端

    11月25日,第十二届中国(温州)合唱节以历时一天的学术座谈会正式启幕。这是中国合唱协会和温州合唱人的眼光和高度。

    座谈会上,萧白、刘恒岳、梁茂春、向延生、邹跃飞等9位音乐界专家作了主题发言,回顾中国合唱百年历程,总结百年发展的经验教训,展望中国合唱的未来。

    “春风吹面薄如纱,春人装束淡于画……”当晚,在《春游》的歌声中,第十二届中国(温州)合唱节开幕式暨专场音乐会举行。

    音乐会由萧白、叶文辉、李慧、稽余学分别指挥无锡山禾合唱团、温州市合唱团、瑞安市合唱团、平阳昆阳好歌合唱团,演绎了《送别》、《松花江上》、《过雪山草地》、《八骏赞》等中国合唱百年来各时期的代表作品。

    此外,中国合唱协会还向59位为中国合唱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员颁发了荣誉奖项,授予全国116支合唱团体2011-2013年度“优秀合唱团”称号,并为优秀合唱团团长授奖。

    人人都来享受合唱

    11月26日至28日,3天6场赛事,参加比赛和参与展演的合唱队伍依次亮相。

    本届合唱不仅参赛规模空前,参赛团队更是五花八门,有老年合唱团、大学生合唱团、教师合唱团、警官合唱团、少数民族合唱团;有在全国享有盛誉的明星合唱团,也有第一次参加国家级赛事的草根合唱团。

    作为主办方的温州,共有13支合唱队参赛,8支参与展演。此外,几个合唱大省都派出了强大的阵容,仅广东就有10个团队,福建也有7个。其中还有不少是成名已久的优秀团队,如曾获得国际合唱节金奖的深圳龙岗区女教师合唱团,曾参加中央电视台青歌赛的贵州省贵阳合唱团。

    贵州都匀地区星光艺术合唱团在第一场比赛中第三个亮相,伴随“沙沙”的银饰声,他们走上舞台中央,银光闪闪的民族服饰让人眼前一亮,而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每位团员脸上挂着的自信的微笑。这支由中老年人组成的业余合唱团成立于2008年,团员们都说,合唱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第二场比赛登台的贵州省文联山韵合唱团,可谓是身经百战,自2006年起,每届中国合唱节都不曾落下。获奖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学习交流才是他们的目的。

    云南禄劝茂龙苗族农民合唱团是本届合唱节中唯一的农民合唱团。该团团长左伟告诉记者,合唱团的50多名成员都来自禄劝茂龙村,这个村只有46户人家,家家户户都喜欢唱歌。合唱团里有很多夫妻档、兄弟姐妹组合。这支合唱团虽然组建于上世纪70年代,但团员从没接受过系统专业的合唱训练,为了参加这次比赛,他们特地请了专家授课。“我们就是爱唱歌、想唱歌。”左伟说。

    除了参赛规模大,合唱节期间不断赶来的观摩团队也让主办方始料未及。来自山东、湖南、安徽、江西、福建等地的观摩团自发组团而来。福建因为毗邻温州,一辆大巴车拉来了42人的观摩团,他们说,今年的合唱节是百年一遇,又在温州举行,作为合唱人当然不会错过这个盛会。山东青岛等地的观摩团长途跋涉而来,他们说,温州的合唱发展很有代表性,他们是来学习的。据主办方介绍,合唱节期间有15个外地观摩团的400多人观摩合唱节,远远超出了主办方的预期。

    虽然接待的难度增加了,但是又怎会难倒吃苦耐劳的温州人?温州市各级领导亲自过问,并动用各方力量解决各种问题。本届合唱节组委会主任,温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胡剑谨说:“温州人是好客的,朋友来了怎么能怠慢。我们热情欢迎各地的朋友来温州交流,也希望他们能将自己的成熟经验传授给温州,大家一起促进我国合唱艺术的发展。”

    专家评委面授技艺

    11月29日,温州大剧院小剧场,本届合唱节的10位评委、监委,与团队代表面对面,交流比赛心得,传授“独门秘籍”。

    中国合唱协会理事长、监委田玉斌说,本届参赛的团队在基础能力、声乐技巧和艺术表现等方面都比往年有了明显提高,同时涌现出了一批年轻的合唱指挥,部分团队还演唱了一些新创作品,值得肯定和鼓励。

    中国合唱协会副理事长、评委吴灵芬认为,本届合唱节的参赛团队在音准方面进步很大,自选曲目重复率很小,说明各支团队开始重视个性的培养,这是可喜的。

    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飞梦合唱团的演唱让中国合唱协会副理事长、评委田晓宝印象深刻:“那些孩子们清澈的眼神、纯净的歌声、真诚的表达让我热泪盈眶。合唱的最终目的是表达情感。好的合唱应该在艺术性与情感表达中间架起桥梁。”

    此外,李西林、孟大鹏、张弦、陈光辉等评委,从选曲、演唱、指挥、钢琴伴奏等方面为台下的合唱爱好者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大师课”。当晚,第十二届中国(温州)合唱节闭幕式暨专场音乐会举行。各个奖项花落各家。

    最终,混声合唱金奖由广东顺德音协混声合唱团、浙江省温州市合唱团、福州大学至诚学院混声合唱团、河南大学学生合唱团等9支合唱团获得;女声合唱金奖由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女教师合唱团摘得;男声合唱金奖由浙江省温州市男声合唱团、广东顺德音协男声合唱团、浙江丽水学院男声合唱团斩获;获得青少年组金奖的是浙江省温州第二高级中学天籁音阁合唱团和浙江省温州外国语学校合唱团;获得声乐组合金奖的是广东省珠海艺帆合唱团。此外,组委会还颁发了优秀指挥奖、钢琴伴奏奖、新作品奖、展演纪念奖等。

    中国合唱的“温州现象”

    田玉斌说,中国合唱协会之所以将具有特殊意义的本届合唱节放在温州,不仅是因为温州是李叔同的第二故乡,更缘于近年来温州合唱事业的蓬勃发展。

    有人形容,在温州,一不留神转身就能撞到一位“合唱人”。而业界则将温州繁荣的合唱景象,称为“温州现象”。

    目前,温州市的上百支合唱团遍布机关、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常年保持排练的合唱团就有40多支。除此之外,温州合唱团队涵盖所有的年龄段和合唱演唱形式。从年龄层次来看,有幼儿、儿童、青少年、成人、老年;从合唱演唱形式来看,童声、混声、女声、男声一应俱全。每年一次的新年合唱音乐会,都成了合唱爱好者的节日,成为温州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高雅艺术文化品牌。

    据不完全统计,自2004年至今,温州合唱团队获得各种权威奖项如中国音乐金钟奖合唱比赛、中国艺术节合唱群星奖比赛、中国少年儿童合唱节、中国老年合唱节等12项大奖,其他国家级奖项22项;省级政府权威奖项15项,其他省级奖项29项,国际级奖项21项,平均每年有13支团队参与省级以上合唱赛事的活动并获得大奖。2012年11月,中国合唱协会基地落户温州,成为全国第五个国家级合唱基地。

    合唱,温州文化这张闪亮的名片,今后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温州市文联副主席、温州市合唱团总指挥邹跃飞说:“我们的宗旨不是参加比赛,而是通过比赛扩大温州的影响力,通过合唱训练提高广大市民的素质,这是最重要的。”

    据本届合唱节组委会副主任、温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吴东介绍,温州今后将加强对合唱指挥和师资力量的培训,在各个合唱团之间开展广泛的交流活动。“合唱是最具群众基础、群众参与面最广的艺术形式。今后,温州还将充分利用合唱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丰富人民的生活。我希望,通过享受合唱,让每个人得到快乐,让生活充满阳光。这是我们的目标。”吴东说。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