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 锐
日前有媒体爆出,青岛胶州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局副局长钱某在检查网吧前,给网吧老板发短信“报告”。后经相关部门调查,情况属实,钱某被免去职务。执法前先送“鸡毛信”,这位文化市场行政执法人员执法犯法,不能姑息!
第一,规范文化市场的同时,执法人员也需自律。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局是为规范音像、网络、娱乐等文化市场有序运行而设立的综合执法机构,也是保证社会文化健康运行的最后一道屏障。钱某作为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局副局长,对本机构的定期或不定期检查行动有一定了解,获知情况后不是“严格保密”,而是干起了“通讯员”的行当,置国家法律条文于不顾,将有关行动泄露给网吧。从这一点看,被免职实属应当。
第二,网吧行业发展面临困境。近些年,伴随互联网兴起的网吧正在渐渐淡出社会视野。抛开一线、二线城市不谈,笔者老家县城的网吧近年来也纷纷关门,成了火锅店或服装门市。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与数字化城市的建设,导致越来越多的网吧举步维艰,提高硬件设施水平、降低消费价格,有的干脆“降低门槛”,请未成年人进来。2002年开始施行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规定,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不得接纳未成年人进入营业场所,违者由文化行政部门给予警告,可以并处1.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需停业整顿,直至吊销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个别网吧敢冒风险接纳未成年人,关键还是顾客太少。倒退10年,网吧“黄金时代”,谁会去冒这个险?
第三,充当网吧“内线”,实为“挖坑害人”。业内人士介绍,对于网吧,文化市场行政执法人员通常的检查项目包括违规接纳未成年人、安装非法监控软件、超时经营,但更重要的是排查消防安全隐患。未悬挂禁止吸烟标志、封锁门窗、安全通道不开等都可被处罚。近段时间,个别地区触目惊心的火灾告诉我们:任何公共场所的消防安全设施都是“救命稻草”。倘若网吧经营者出于私利关闭安全出口,一旦有火灾事故,后果不堪设想。个别徇私枉法者检查前给网吧报信,网吧老板藏匿未成年人,暂时打开消防安全门,搞一场例行“演练”。执法者走了,继续紧闭大门、欢迎未成年人,最终只能是害人害己、埋下祸根。
文化市场管理工作承担着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职能,也是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的重要屏障。执法者送“鸡毛信”,将自身私利放首位,泄露执法信息,破坏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设,是绝对不能允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