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被称为“社交媒体崛起和传统媒体转型相遇的一年”,这一年的中国文化产业学界,既要关注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政策风向,更要了解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发展所引发的产业变革,以及其过程中文化产品生产与文化消费习惯的变化。创新与分享可以说是这一年中国文化产业研究的关键词,从我们推荐的书目可以看出研究者对时代、科技、产业发展变化的敏感、把握与思考。
《文化蓝皮书: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12—2013)》
张晓明 王家新 章建刚 主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2月
十八大开启了我国文化产业新的发展周期,我国文化产业已经进入拐点,文化市场已经从总体“短缺”转向“短缺”与“过剩”并存,文化产业正在从“分业发展”走向融合发展,从区域性竞争发展走向统一市场条件下的整体协调可持续发展,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效应也随着本轮改革结束而逐渐衰减。本书建议针对形势的变化调整政策,以深化改革启动新的“制度红利期”;适应融合发展的新需要而合并原有分业管理的部门,尽快组建综合文化管理机构。
《文化产业的创新体系和效率评价研究》
周锦 著
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年11月
产业创新是经济动力的来源,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文化产业创新离不开内外动力共存的创新机制,需要合理的产业创新模式,同时也需要政府在产业政策方面的支持。本书深层剖析了我国文化产业创新体系,通过对文化产业创新机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对我国文化产业综合技术效率以及全要素生产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等进行了动态评价,并对我国未来文化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展望。
《电影编剧的秘密》
芦苇 王天兵 著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年12月
本书收入芦苇和王天兵的四次谈话,将芦苇的成长经历与电影编剧技巧的讲解融为一体,既有普适的编剧法则又有实战教训,还有芦苇对自己职业生涯重要作品的技巧分析,包括《秦颂》、《霸王别姬》、《活着》、《图雅的婚事》等。谈话内容实在具体,又有可操作性,可以当成一部编剧教程。
《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报告(2012)》
彭翊 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进步,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也逐步成为国家和各级政府关注的重点。为服务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反映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体状况,同时使地方政府能够发现当地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与短板,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文化产业扶持政策,本书从生产力、影响力、驱动力的角度,阐述了2011年中国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并提出相应建议。
《中国数字文化产业研究》
宋奇慧 主编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13年6月
全书主要探讨数字化、网络化时代我国数字文化产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和主要对策。本书共分十章:前三章是对中国数字文化产业的总体介绍,着重分析其趋势,开展对策研究;从第四章到第九章,分别对网络动漫、网络游戏、数字音乐、网络视频、无线娱乐以及网络文学、博客、微博和微信等其他数字文化产业进行了介绍和分析;最后一章介绍了国外主要国家的数字文化产业及其政策的相关情况。
《新媒体前沿(2013)》
胡正荣 唐晓芬 李继东 主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12月
本书探讨了一系列问题,如传统媒体的转型路在何方,欧美报业的“付费墙”策略和兰登书屋的数字化转型是否能够代表纸媒的出路等。此外,本书还针对新技术新媒体给各国政府带来的不同层次的机遇和挑战展开讨论:在政府治理层面,如何使用大数据打造透明、智慧和负责任的政府,将数据治国和数据强国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在产业监管层面,各国政府又是如何应对数字出版产业中共同面临的盗版和侵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