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社交,2013年的繁花确实热闹
解 语
刚刚过去的2013年,社交无疑在移动互联网世界上演了一场大腕云集、场面火爆的“年度大戏”。腾讯微信发展速度惊人:用户数从0到1亿,历经14个月;从1亿到2亿,用了半年;从2亿到3亿,只花了大约4个月;截至2013年10月,微信全球用户数已经超过6亿。迅猛的增长势头以及超强的用户黏性,让竞争对手几乎没有一丁点儿后发优势,但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仍然吸引着各方力量的参与。
据易观国际最新报告显示,2013年第三季度,国内移动即时通讯累计账户数达15.7亿,相比去年同期增幅高达74.4%,活跃账户规模达到8.3亿户。得益于智能手机普及的红利,未来移动社交应用软件的渗透率还会越来越高,更重要的是,它的意义不仅止于人与人之间的社交需求,在此基础上实现的电子支付、电子商务等,才是更大、更诱人的蛋糕。于是,各方力量都盯紧了移动社交这个入口。
去年10月,阿里巴巴董事长马云在微信朋友圈里发帖称:“我和微信的缘分尽了,3天后有事‘来往’找我。”从此一心一意扶持阿里自己的“孩子”——“来往”,与微信展开正面竞争。而就在“来往”诞生前不久,中国电信联合网易发布了新一代移动即时通信社交产品“易信”,凭借跨网免费短信、免费电话留言等差异化特色,强势加入移动社交大战。再加上盛大的“youni”、酷6新推的“短酷”,以及一直坚持着的米聊、陌陌,2013年的移动社交领域可谓热闹非凡。
移动社交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网易CEO丁磊说,目前国内移动即时通信市场发展程度还不够,远没有饱和,竞争不充分,用户和市场都需要更多的选择,新一代年轻群体更需要新潮与个性化的沟通方式,这是易信的机会,易信“誓不放弃”。马云则坦言,“来往”挑战微信,虽然是“蚂蚁拱大象”,但也是一场“必打之仗”。“来往”正式推出之后,便定位于熟人社交,马云亲自上阵,亮出了内部强推、名人效应等招数,上线后一个月即发展了1000万用户。而兼具电信运营商和互联网公司背景的易信,也通过跨网免费短信和免费电话留言的特色功能以及注册送流量的营销手段吸引客户,截至去年10月底,用户数已突破3000万。
除了“来往”和“易信”这两个最具实力的挑战者之外,其他参与者也是不遗余力。2013年9月,视频网站酷6网推出移动社交新应用“短酷”,主打以多张照片聚合成短视频的微视频移动社交特色。11月,陌陌科技CEO唐岩在其微博上宣布,陌陌注册用户数已突破8000万,而且已经“扭亏为盈”了。总之,微信当然有资本笑傲江湖,但对后来者来说仍然有机会,移动社交这场大戏正在上演,越往后,越好看。
当然,不想沦为目睹别人“说闹”的多余看客,就必须寻找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打造属于自己的独特价值。其实,移动社交本就不是一个可以标准化的产品。有人喜欢沉淀的强关系,有人喜欢创建新的社交关系,没有一款产品能够适合所有人。因此,只有找准自己的差异特色,并根据目标客户的需求及时调整,持续改善产品的使用体验,方能在这场“大戏”中担当重要角色,而不是成为一个看客。以“来往”为例,它着重强调安全性和私密性,让用户能够在安全、私密的前提下,建立自己的社交圈。比如敲门功能,用户可以向陌生人设置3个问题,只有答对两个或以上问题的陌生人才能加好友;比如“阅后即焚”功能,点击按住说话,发送成功后,只要对方阅读了,这段语音就会消失;“扎堆”功能则利用淘宝现有的数亿用户,吸引他们到“来往”平台上展开话题讨论。这些差异化的特色能否提高“来往”的渗透率还不好说,但这个方向无疑是正确的。对于“易信”而言,独特的电信运营商背景,为其打造差异化特点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事实上,跨网免费短信、免费电话留言功能,正是目前“易信”最大的卖点所在。然而,来自用户的反馈却普遍是“并不好用”。既然手握“杀手锏”,为何不下功夫把体验做得更好?与此同时,正如丁磊所言,满足共同兴趣爱好下的“强社交需求”,岂不是距离成功更近了一步?
展望2014年,在移动互联网社交领域,打败微信的不可能是另一个微信,而是一个全新的甚至是颠覆性的东西。当然,市场需要的也未必是打败,而是千姿百态,玩的人多了,玩的方式多了,这个市场才会更有活力,每个参与的企业也才更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