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广西记者 郭凯倩
1月5日,广西玉林兴业县四新村村民袁庆伟早早把父亲安顿好,便来到村里的“幸福家园”。过去3年里,袁庆伟背着行动不便的父亲到广东打工,坚持每天亲自照料,这让他成为远近出名的孝子。这天,他是被邀请到村里的德孝大讲堂当主讲的。
自2013年9月“幸福家园”大楼落成,四新村村委会便利用楼里的礼堂办起了德孝大讲堂。“新农村发展好了,大家更注重精神文化方面的建设。我们希望通过请村里的孝子孝女现身说法,在村里形成慈爱孝德、共建和谐的文化氛围。”四新村党委书记袁秋华说,德孝大讲堂每月开讲两次,这种身边人讲身边事的新颖形式让每次讲座都挤满了远近而来的村民,不少老人还领着孩子早早过来占座。
四新村是玉林市闻名的“新农村试点村”和“模范村”,从村口极富岭南特色的牌坊到大气宽敞能容纳数千人的青年广场,从环境优美的养老院,再到随处可见的文化雕塑,村里无处不透露着文化味儿。袁秋华介绍,为推进新农村建设,该村先后投入2500多万元,建成5个村文体娱乐中心、35条公路,以及五保新村、青年广场、幸福家园等。在此基础上,四新村不断加快文化建设,不仅建立了广西第一个共享工程村级示范点和第一个村级天网工程,开通了广西第一个村级廉政网——四新廉政网以及村微信,还创建成为玉林市第一个“全国文明村镇”。
在四新村旁200多米处,新荣村旺官坡自然村文化娱乐活动中心的综合大楼已经封顶,这是新荣村的第5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
新荣村是一个有着7900多人的大村,辖12个自然村。自从临近的四新村公共服务中心启用,新荣村的群众就开始眼红。“四新有的我们也要有,他们建了我们也要建!”于是,西斗、阳田、上泉……一个个崭新的文化娱乐活动中心在新荣村遍地铺开。
“兴业县是1997年成立的新县,经济基础较为薄弱,政府对文化建设的资金支持也相对有限。”虽然经济困难,但群众对文化的积极性让兴业县文体局局长麦朝阳备感欣慰,“村民致富不忘乡梓,捐助文化事业的例子在这里俯拾皆是。”2013年12月20日,上泉自然村的文化娱乐活动中心落成。该中心总投资110多万元,除葵阳镇政府拨款7万多元、群众自发自筹资金3万多元外,剩余的100多万元皆由该村村民、企业家庞声球捐助。
在兴业县跳崆村,村支书黎辉堂又开始了他的“新春忙”。让这位老支书繁忙的是跳崆村从1991年开始年年举办的春节系列文化活动。“跳崆村一直有着浓厚的文体氛围,村委会很重视举办文体活动。每年春节期间,只要不下雨,村民们参与篮球、拔河、歌舞等文体活动的热情很高。”黎辉堂指着在眼前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戏台上正紧张排练的文艺队说,这段时间的戏台和篮球场从没空闲过。天黑以后,文艺队就要给健身舞队挪地方了。
“外面到处都是城中村,我们这里却是村中城。”这是玉林陆川县滩面乡新旺村的村民最近值得炫耀的美事儿。在占地面积达3500多平方米的新村住宅区内,建好的两层农舍整齐排列着,7米宽的绕村主道边都是具有客家特色的多功能休闲农庄。这里不仅有水泥路、排污槽道和排污处理系统,二期工程还将建设幼儿园、商店、农贸市场……
“现在新旺村的文化活动设施和环境是附近最好的。2012年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好后,临近村里经常过来组织文体活动,连带着我们村的文化娱乐氛围也热闹了许多。”滩面乡党委书记罗新强告诉记者。
“玉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的推进,有效缩小了城乡二元差距。在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展之外,我们同时发挥群众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以‘社会文化靠社会,群众文化群众办’为理念,促进农村文化与经济和谐发展。”玉林市文化局局长李锦第说。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去年底,玉林共建成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380个,目前已涌现出兴业县四新村、玉州区莲塘村和高山村、北流市罗政村、容县大坡村等一批文化生态和公共文化建设模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