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祝 静
近日,中国国家交响乐团艺术家的身影出现在了已故“人民音乐家”施光南的故乡——重庆市南岸区迎龙镇北斗村的农村小学和田间地头。在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张凯华、团长关峡的带领下,国交艺术家们在这里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为基层群众带来精彩的音乐会,并首次以志愿者服务专业团队的身份进行志愿服务。
当“莫扎特”遇到“打年宵”
1月8日,重庆市南岸区迎龙镇的村民早已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翘首企盼着他们熟悉的客人——国交的艺术家们。当日,在迎龙中学里,虽然舞台上既没有绚丽的灯光,也没有专业的音响设备,但丝毫挡不住艺术家们的热情。曾在世界顶级艺术殿堂举办过重大演出的国交艺术家们用他们最精彩的表演,给台下100多名留守儿童和村民带来了难得的艺术享受。
莫扎特、比才等的中外名曲在艺术家们的精湛演绎下,让全场观众深深陶醉。一阵阵热烈的掌声,让人真切感受到观众已经被艺术家的非凡技艺所征服。“国交这些老师的演奏真是太棒了,不愧是国家级的艺术团队。能在现场听交响乐真是一种享受啊!”迎龙镇的村民个个都显得十分激动。
与此同时,迎龙小学的学生们也为这些艺术家献上了欢快的舞蹈。孩子们手持粘上铃铛的竹竿“打年宵”,竹竿随着节奏敲击肩、腿,铜铃发出悦耳的声音,表现出喜闹元宵的场景。这些极富童真的表演,让艺术家们着迷,于是,他们登上舞台和孩子们一起“打年宵”。当“莫扎特”遇上“打年宵”,那场景欢乐又感动。
友谊维系已久
演出过程中,记者发现很多国交艺术家和当地村民犹如老朋友一般,在一起相拥叙旧、切磋交流,场面十分感人。原来,早在2011年6月“三下乡”演出时,国交就与迎龙镇建立了联系,并在村里设立了基层文化联系点。当时,关峡看到很多村民对交响乐兴趣浓厚,在了解到有村民具备一点管乐演奏基础的情况后,立即决定,如果北斗村组建乐队,国交一定派专家来指导。
2012年初,国交再次来到北斗村,专程为村民送来了乐器,并手把手地帮助他们建立了重庆市第一支农民管乐队。30多名村民自告奋勇,成为乐队的第一批成员,拿锄头的手第一次举起了金灿灿的乐器。在艺术家的指导下,村民们开始学习识谱,吹长号、大号、小号。大家上午下地干农活,一到下午就自发聚集在一起练习。而国交艺术家们不仅每年都会来北斗村,还会时常通过短信、电话与村民们交流,帮助他们解决在练习中遇到的困难。
“原来没事就打麻将,不仅输钱,身体也差。如今,在国交这些老师的帮助下,吹圆号已成为我业余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打了20多年的麻将也彻底戒掉了。”言语间,作为北斗农民管乐队的“元老”,43岁的菜农周永淑对这些国交的老师充满感激。
1月8日晚,作为国交“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的“特邀嘉宾”,北斗农民管乐队在重庆2014年《江南新城之春新年音乐会》上与国交艺术家同台演出。精彩的表演博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北斗农民管乐队日新月异的变化同样得到了关峡的肯定:“一年没见,北斗农民管乐队的表演太让人惊讶了,演奏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以后随着他们的进步,有机会我们将邀请他们来北京演出。”同时,关峡也坦言,“通过这样的活动,我们的艺术家也受益匪浅,整个团队的内聚力得到了不断提升。来到北斗村,我们不仅是送文艺下乡,更是在基层吸收艺术的养分,这种‘城乡共建’让我们的艺术创作更接地气。”
志愿者服务专业团队
在此次“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中,国交又收获了一个新身份——志愿者服务专业团队。
1月9日上午,在关峡的带领下,国交艺术家们来到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与该校的扬帆管乐艺术团进行专业志愿服务指导。
据悉,扬帆管乐艺术团成立于2011年,近80名乐团成员全部由该校师生组成,其中的主要乐手均为视力残障的在校中小学生。
当天,国交的艺术家们参观了校园,孩子们打门球、上课的情景深深感动了他们。在聆听了扬帆管乐艺术团的现场演奏后,艺术家们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梦想课堂上,艺术家与孩子们同台献艺,手把手地指导孩子们的演奏技艺。国交首席客座指挥邵恩还在现场指挥这支特殊的乐团演奏了《拉德斯基进行曲》。
在交流环节中,关峡代表国交为特殊教育中心赠送了一台三角钢琴,并代表全团接受了南岸区委、区政府的聘书——国交自此正式成为南岸区首支特邀志愿者服务专业团队,每年都将到南岸进行艺术指导和志愿演出服务。
“能够有机会为这些特殊的孩子做志愿辅导,我们也深受感动和教育。希望音乐能像一颗种子,现在种入孩子的心里,今后照亮他们的人生。”国交艺术家们纷纷表达了对这群孩子的美好祝愿。
“看到这群可爱的孩子,我特别感动,他们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关爱与呵护。”关峡说,“通过此次活动,国交有幸成为志愿者服务专业团队,希望今后能与重庆南岸区在志愿服务方面形成合力,多做实事,并通过自身的号召力,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加入志愿者服务队伍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