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 不断兴起的历史古镇文化旅游热,愈益受到人们的青睐,历史古镇以其独特的建筑风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深厚的人文内涵以及特有的古朴环境氛围,构成现代文化旅游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旅游市场中一支新生力量。从目前全国古镇开发情况来看,已有200多个古镇进行了不同程度、不同商业模式的开发,具有潜在市场开发可能性的古镇还有1000多个。如何从众多的古镇中脱颖而出,彰显独特的文化品性,提升古镇的竞争力,充分满足全国游客对古镇旅游消费的需求,已然成为每个古镇管理者必须直面的问题。负责惠山古镇文化保护与开发的无锡市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徐国伟对此有自己清醒的认识:正在修复的惠山古镇,将围绕“保护和发展”的主题,探寻惠山古镇的历史遗迹,追溯“魅力无锡”的文化本源,聚合各界专家、学者、社会贤达,集思广益,出谋划策,合力构建我们的文化家园。
2014年1月10日,新近成立的无锡市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在无锡惠山古镇朴素大方的会议室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古镇二期建设研讨会,旨在探讨如何建设一个“有故事的惠山古镇”。作为无锡文化旅游设施投资、建设、管理及其相关产业经营的主体,无锡市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承担了无锡文化旅游资源综合开发、运营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职能。为把无锡丰富的山水自然资源禀赋和积淀深厚的历史人文资源转化为城市旅游资源,加快培育壮大文化旅游产业,2013年12月23日,经无锡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将市园管中心整体改制并整合惠山古镇等文化旅游资源组建无锡市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惠山古镇位于江苏无锡,京杭大运河流经其北。它以地理位置独特、自然环境优美、古祠堂群密集分布为特色,是无锡老街坊风貌保存完好的唯一街区。古镇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文化底蕴丰厚,号称无锡历史文化的露天博物馆。上自新石器时代,下至近现代,文化遗存及历史性建筑比比皆是,并有国家、省级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5处。始于南北朝时期的惠山泥人,距今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天津“泥人张”、广东“大吴泥塑”并称为中国三大泥塑;惠麓一带林茂石壑,泉水丰富,素有九龙十三泉之美誉,唐代陆羽品宜茗者,惠泉第二,“天下第二泉”由此而得名;始建于南北朝的惠山寺,香火旺盛;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无锡标志性建筑锡山龙光塔,是古镇一景。
随着惠山古镇文化保护与申遗活动的有力推进,在发展城市经济的过程中,更要保护好我们自己的历史文化生态,已成为无锡市民的普遍意识。惠山古祠堂群的保护与开发引起了全国的关注。惠山古镇祠堂建筑群始建于唐而盛于明清,占据古镇主体位置,先后出现120处祠堂建筑体,其中宰相祠堂9处。惠山祠堂群按规制可分为尚书祠、侍郎祠、御史祠、巡抚祠、忠节祠、贞节祠等,祠堂名目繁多。涉及80余姓氏,180余名历史人物,是寻根问祖,追根溯源姓氏文化的源泉。2012年11月,无锡惠山祠堂群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惠山古镇开发以古祠堂群为依托, 西起天下第二泉、东至黄埠墩、南抵锡山龙光塔北侧、北界为通惠西路,整个面积约70公顷。以京杭大运河无锡北段为主线,将锡惠风景区的寄畅园、二泉、惠山寺等名胜古迹向外拓展延伸,对由惠山横街直街、寺塘泾南北河组成的祠堂文化建筑群进行核心开发,建成环境风貌优美、景点内容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江南风情浓郁的古镇园林文化旅游街区。整体规划和开发建设历史文化含量较高,被认为是无锡市现存的唯一具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资格条件的项目。
会议邀请了一批搞文化旅游规划、设计的创作团队,介绍他们的理念和思路。出席会议的有原无锡市政协主席贡培兴、无锡市政协副主席孙志亮、无锡市北塘区委书记叶勤良及分管机构或部门的领导,与来自北京、四川、上海等地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各抒己见,坦诚交流,就惠山古镇的历史文化保护与当代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主题,深入探讨,会议简朴务实、气氛热烈。研讨会由无锡市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徐国伟主持,《中国文化报·大运河文化专刊》执行主编应晓萍、大运河文化研究院研究员李道国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了本次座谈会。(子 木 侯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