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文化财富周刊头版

第2版
创富基石

第3版
创意营销
  标题导航
贾广健花鸟画精选




 中国文化报 >  2014-01-18
放大 缩小 默认
贾广健花鸟画精选

    画家简介:贾广健,河北永清县人,1964年1月生。1984年毕业于河北工艺美术学校,1991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94年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研究生毕业并获硕士学位。被评为天津市文艺新星,获天津市鲁迅文艺奖,被中国文联授予“全国百名优秀青年文艺家”,中国文联第一届“德艺双馨”会员,被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评为97中国画坛百杰。

<

    《秋籁无声》 163×183厘米 纸本设色 1992年

    《西塘双禽》 58×68厘米 纸本水墨 2007年

    《菊有佳色》 32×41厘米 纸本设色 2003年

    《寒塘幽韵》 170×219厘米 纸本水墨 2009年

    《荷香图》 120×240厘米 纸本水墨 2009年

    《盛世繁华》 48×58厘米 纸本设色 2006年

    《秋来犹有残花艳》 90×90厘米 纸本设色 2009年

澄怀味象 入古出新

    □□ 龙瑞

    品读贾广健的花鸟画使我想起了黄宾虹曾告诫后学的一段话:学习中国画要“师今人、师古人、师造化”。且要“朝斯夕斯,终日伏案,不遑少息,藏焉修焉,优焉游焉,以至于成功”。可以说贾广健就是一个这样的求索者和成功者。对于中国画的理法,黄宾虹还说:“舍置理法,必邻于妄;拘守理法,又近乎迂。宁迂勿妄。”“宁迂勿妄”在当代中国画坛值得我们去品味个中滋味。贾广健在对待传统的态度上是有些“迂”和“痴”,他曾感叹:对于当代中国画,论者多谈其变,而惟少言其不变。他认为中国画有其不变的内核,有其恒定的精神与审美范畴,以他对中国绘画的审视和体认,他懂得“知其不变,方可大变”。他似乎触摸到了传统中国画的文脉,从心性、品格与精神来把握中国画的内核。

    “艺术留传,在精神而不在形貌,貌可学而至,精神领悟而生。” 贾广健对品读中国画经典就有这样的体会,也就是“常看常新”。品读那些传统的经典,每次都有新的感受和新的发现。入古而知,传统是一潭活水,具有历久弥新的魅力,故而他在创作和教学上都强调“由法至理,由理至道”的原则。从他的工笔花鸟画就可以看出章法的谨严、结构与气势的恢宏、意境的深邃。由此可见其对晋、唐、宋、元绘画的推崇与领悟。在工笔画创作上,贾广健对五代、两宋院体画风的研究与继承,形成了他瑞意祥和、清新富丽、色调明朗、气象新奇、意境幽远、秀润自然的画风。他创作的中国画《秋籁无声》、《藕花秋雨》、《寒河晴晚》、《溪塘过雪》、《晓雾》、《月是故乡明》、《风来野水寒》、《冷月》、《碧水金菏》等一系列作品,即代表了他在工笔花鸟画上的创作成就,也正如美术批评家所言:具有时代的水平。他指出“以古为新”“亦古亦新”“大景花鸟”等学术观点和创作理念。因此,他的作品不仅在尺幅上追求鸿篇巨制,而且在表现主题时无论从画面结构形式还是空间意识上尽心追求阔大、浩然、奇丽的画风,深邃的意境和静默的诗情。所以他的作品有一种诗意美。

    贾广健的花鸟画又是丰富多样的。他对笔墨的领悟使他的写意花鸟挥洒自然、章法谨严,并把大写意花鸟画放浪不羁的笔法与小写意严整、传达的特色融合在一起,使他的花鸟画放逸之中不失法度。笔墨磊落、色墨浑然,有若风形雨散、润色开花的清新气象,温润古雅而耐人玩味。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他的一些没骨花卉、蔬果小品、扇面,深得清代大师恽南田没骨花卉之神韵,全从写生中来,在清丽、冷艳、洁净和淡雅之中蕴涵着高古和冷逸,而绝无脂粉华靡之气。入古出新、洗发新趣,好似一首首意韵绵长的诗,有轻松自然的意趣和神采,有很高的艺术品位。

    “欲穷神而达化,必格物以致知”,贾广健对中国画传统精神悟入深彻,默契神会,这在品读他的作品时是可以窥见的。

    活动联系人:陆鹏

    电话:18210389166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