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钱 力
“白菜青盐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幅员辽阔的中国大地,民间百姓的饭食生活尽在村舍市井之间。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自2012年5月在中央电视台首播以后,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关注。该片让我们看到不同地域的美食文化,看到许多闻所未闻的精湛技艺,更看到同一种食材在天南地北之间的变化。它用味道营造出了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从传统劳作到食物创新,生活的艰辛和几代人的智慧结晶,中国人“吃”的传承和变化已经逐渐凸显出它特有的国人气质。
两年后,《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回归荧屏,目前已进入后期制作阶段,将于2月底与观众见面。央视纪录频道总监刘文透露,在《舌尖上的中国》红遍大江南北后,《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的发行价格已经远超第一部。
日前,《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在广州举办首次主创见面会,现场主办方播放了几段《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片花。谈及其中一段“蜂蜜的故事”,总导演陈晓卿解说起来:“对甜味的追求是人类美食最初始的冲动,很久以前人类就学会了寻找甜的味道,甜常常代表营养和温馨。”陈晓卿称拍摄这段用了40天,按照他的解说,“《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要继续着眼美食中的人文部分”。
谈及第二季和第一季的区别,陈晓卿透露,集数、时长均不变,第二季将分为《时节》、《脚步》、《心传》、《家常》、《秘境》、《相逢》、《三餐》7集播出,单集50分钟,不过节目中会呈现出更加丰富多样的地域风情和千姿百态的美味珍馐,最后一集还有拍摄花絮作为“彩蛋”登场。“这次呈现的区域更加广泛,我们最后一个拍摄点是青海,基本上全国30多个省区市包括港澳台地区的美食都有呈现,甚至还拍到新加坡美食。”他说。
此外,央视纪录频道与《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同步启动了大型整合传播活动《一城一味》。这一活动涵盖了《一城一味》系列纪录片的摄制播出、“舌尖美食达人”网络评选、“全国美食总动员”主题征集以及一系列多平台、多角度的网络推广活动,通过“全流程、全媒体”的传播模式,不断扩大“舌尖品牌”的文化影响力。据刘文介绍,这一整合传播模式将是纪录片从传统电视媒体向新媒体实现跨界、从单一作品转向全媒体文化品牌实现延展的重要一步。
与此同时,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的即将推出,央视纪录频道将以“集群化”的方式,打造一个异彩纷呈的“2014纪录大片季”。这些原创重点纪录片不仅将在全社会产生广泛的影响力,也会持续进入国际主流电视市场,成为面向海内外展示美丽中国的一张张极具传播力的“影像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