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许亚群
1996年对于浙江京剧团团长翁国生而言是值得铭记的一年,他凭借独创京剧《飞虎峪》获得了中国戏剧梅花奖。2014年,年近50岁的他再度凭借《飞虎峪》的“姊妹升级版”《飞虎将军》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上荣获文华表演奖。
13岁那年,翁国生首次登台表演。“我的生命自此就像着了魔似地和舞台紧紧联系在一起。”翁国生说。然而,他选择的戏曲艺术之路是最为艰苦、最不容易坚持下来的京昆武生行当。早年跟翁国生一起学习武生的同学没过多久大都转行了,只有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
1996年,时任浙江昆剧团业务副团长和武生演员的翁国生由于常年超负荷演出和繁忙的业务工作而体力透支,在一次演出中撞断了鼻骨,伤势严重,后又被检查出患有急性重症肝炎,病得起不来身。医生建议他转行,翁国生很心痛。“不能演戏,我还不能导戏吗?”翁国生心里暗想。就在那一年,他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
但是,作为一个从小扎根舞台,情系观众的戏曲人,翁国生心有不甘。在学习的日子里,他不断锻炼身体,想尽快恢复状态,重返舞台。不到两年,翁国生就再度出山了。他将戏剧创作理论融入表演,编导演出了一幕幕精彩大戏:1000多场《宝莲灯》、600多场《藏羚羊》、400多场《哪吒》、200多场《俄狄浦斯王》……伴随他一路走来的,还有一次次更为严酷的伤痛和挑战。“朋友们总说,我身上几乎没有一个好零件。”翁国生笑称。2011年,正在中国京剧艺术节上参加演出的翁国生脚跟大筋突然崩断,医生坚决要求他离开舞台。此时,由浙江京剧团创排的剧目《飞虎将军》正处在排演的关键时刻,作为“浙京南派武戏三部曲”的重头收官之作,如果主演翁国生此时离去,将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在这种局面下,翁国生毅然决定坚持把这部戏演下来。在医院手术后不到100天,拄着拐杖的他就回到了舞台指导排练,短短7个月之后,翁国生就重新站到了舞台上。一年后,翁国生付出了无数心血的大戏《飞虎将军》终于精彩登场,连续演出60余场,好评如潮。
近两年,翁国生逐渐由台前表演转向了幕后创作和团队管理。在排戏之余,培养学生和接班人也是他颇为看重的事业。浙江京剧团在他的带领下,贯彻“事业体制,企业化运营”的改革方针,打造了“南派武戏”的独家品牌,叫响了全国。在翁国生眼中,自己一辈子对武生行当的坚守,就是要给后来人做一个表率。他也常常要求学生们以武生坚韧、屹立不倒的精神来要求自己,“为了心中的艺术梦想和文化担当,任何困难都理应无所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