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视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美术文化周刊头版

第2版
视野

第3版
美术馆
  标题导航
艺术界的真与假
回 声 壁
餐巾纸上的中国画
个 展 秀
湖北国画展“丹青楚韵”
米兰世博会万科馆设计亮相
装置多媒体仍是边缘化艺术媒介
金台艺术馆纪念谢甫琴科诞辰
“花开六间” 女艺术家联展
12位女艺术家联展“最女人”




 中国文化报 >  2014-03-16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艺术界的真与假

亦言

    两会期间,遭遇了离奇航班失联事件,一时间悲戚弥漫。3月8日至今,失联的马航飞机上153位中国同胞一直下落不明。其中,赴马来西亚交流笔会的中国艺术家代表团、“中国梦·丹青颂”等被最早提及,并引起广泛关注。以至美术口媒体人出门碰到熟人,频频被问到“是否认识航班上的某某人”。报纸、网站、微博、微信上甚至十分细致地发布了他们参加活动的照片、个人艺术成就等。时至今日,国人依旧在为之揪心、悲痛、祈福,期待奇迹发生……然而,家属希望了解的马航事件的真相,却一直扑朔迷离。在迂回曲折中,距离人们所希望呈现的“真”到底有多远?

    马航事件对于艺术界的一个深刻警示,就是大家开始认真考虑赴国外办展的安全问题了。这些年,在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的利好形势下,各种对外艺术交流更为频繁。在世界各地传播中华文化、交流中国艺术,艺术家个人的安全如何保障?在办理出国流程过程中,除了航空公司的人身安全保险外,是否与主办方签订了其他保险措施?展览现场,艺术家是否对紧急通道和逃生路线有所认知?都值得艺术家们留心。虽说此类事故的发生概率极低,但防患于未然总是没错的。

    值得关注的是,因为大家对事件的不断关注,以及现代传播方式的快捷,各种信息被迅速接收又瞬间散播,是使得事件扑朔迷离的原因之一。而许多网络大V或者媒体大咖,不断现身做自我检讨,为自己转发过非真实的消息而造成局面混乱致歉。还有不少媒体人呼吁,报道过程中注意保护失联乘客家属,避免他们的相貌、身份等被曝光。这再次提示了在追寻真相的过程中,在客观报道之外,媒体工作者应如何“求真”。

    3月13日刚刚在中国美术馆结束的赵奇个展,没有开幕式、不开研讨会,甚至画册用的都是往年印刷的版本。办展风格一如其个人,简单、真实而独立。本周陆续亮相的还有各地一些以女性为主题的展览,如“她·时代”等等。对于女性艺术家和女性艺术的关注,似乎不再只是“三八”这个特殊日子里应景的内容。现在的女性艺术家尤其是年轻艺术家具备更多的艺术独立性和创作个性,女性艺术也从当初男权视角的偏见中走向更为广泛的艺术领域。她们以特有的直觉与感受,言说内心的微小情绪与对周遭世界的生命体验。这是另一种真实。

    说到“真”,年年都有3·15,每次打假都有猛料。美术界的“打假”说了多年,在如今红火的市场面前显得更为迫切。今年,全国政协委员韩美林建议立法打击“售假画”的行为,不少人士呼吁加强对鉴定机构的管理以遏制鉴定上的作假,还有某网站发起“十大乌龙事件鉴定专家评选”活动。假画、假拍、假鉴定……艺术圈之假是多年顽疾,要务求实效,不仅需要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体系保障,还需要切实可行的规范措施,最根本的,是要营造一个人人拒假、个个追求真知的良好社会环境。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