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书法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美术文化周刊头版

第2版
视野

第3版
美术馆
  标题导航
管好手中笔 做好身边事
书坛传真
书法之难在于境界




 中国文化报 >  2014-03-16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书法之难在于境界
——孙鹤书法艺术沙龙侧记

    宋禅诗一首 孙鹤

辛玟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它被中国社会各界人士所关注,自古至今,从未因时代变迁而被忽略。传统观念认为,书法家应有一定学识,书法也应是学人必备素养,然世事多变,古今无同焉。

    距离今天最近的一段文化辉煌,当属民国时期。彼时由大文人引领书法风潮,使书法被赋予了深厚的蕴藉之美,展示目前,耐人寻味。他们以学问文章相濡染,论书品字,挥毫染翰,何等风雅。

    近年来,孙鹤书法引起学术界、文化界、美术评论界人士瞩目,正在于其书风明显有别于当今时风,散发出既陌生又让人向往的民国时期的文人韵致,其所折射的社会意义,已不仅在于书法本身,而是超越了书法层面,成为一种可贵的社会文化状态的体现。日前,国家图书馆学津堂特举办孙鹤书法艺术沙龙,邀请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文学评论》副主编蒋寅,美术评论家巴力,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系教师梁培先等作为嘉宾,与读者现场互动,共同探讨孙鹤书法。

    蒋寅总结了孙鹤书法的几个突出特点:“首先,是文气重,笔墨中有一种文雅之气,一种文化气息。再者,她的书法有一种很恬淡的心境和趣味,见到孙鹤的字,会立刻联想起弘一那一类大师的状态,这在当今的书法界里面比较少见。我们现在的书法更多追求铺天盖地的气魄,甚至一种剑拔弩张的感觉,但里面很有内涵,可玩味的文人趣味比较少见。第三,有传统法度而又有强烈个性,风格独特,辨识度高。”

    蒋寅回忆了他印象深刻的《孙鹤书沈祖棻诗词书法作品》。他说,沈祖棻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女词人,她的词风没有现代人的痕迹,而是北宋人那种清丽的格调。孙鹤是一位当代女性书法家,她的书法却没有当代人的习气,而是有着古典文人的风格,看到孙鹤书写的沈祖棻诗词,强烈感到二者珠联璧合。他认为,这样的词只有这样的书法风格和这样的书法家来写,才能够把词的内在意境表达出来。

    蒋寅认为,书法是中国艺术里最具民族性的或者说最能代表中国艺术精神的艺术。如果跟西方的艺术相比,它就是音乐,是高度抽象的艺术,可以说是人的精神直接外化的一个形式,它比任何艺术形式都更直接地展示了人的精神状态。书法之道应先立其格,后求其变。孙鹤书法正是在对传统法度的深入吸收后,获得了自然升华。其书法简而有法,秀而含骨,彬彬雅量,文质半取,得草法之传,含书卷之气;以气韵之闲雅,发帖学之精蕴,这与今人不循正格而遽求诡怪,以致野体横行,荡而不返之书法乱象,形成鲜明对比。学人与书法有着天然联系,学者之识见往往令其对书法的洞见更为深刻、客观和准确,并极具高度,代表了社会群体中衡量书法品质的一种重要态度。

    梁培先认为,孙鹤的书法有民国人的风范,民国时期的书法家多是学问家,那批人有国学、新学厚实的底子,他们的书法给人一种安静感,有一种在书斋里面受过教养的那种心胸、气息的流露。孙鹤的书法就是这样,她是在传统的文化氛围里面熏陶出来的一个人,她本人的状态跟我们今天的社会中那些浮浮躁躁的东西关系不大,她一直生活在有点类似于过去老先生那样的一种心境里。就像民国时期那批文人的状态,没有刻意创作书法作品的欲求,却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其作品有民国人的那种静气和书卷气,这种东西是跨越时代的,凭每个人的直觉就可以直接感受到。

    巴力认为,孙鹤书法与众不同之处是纯粹,孙鹤书法多以自己的诗文为书写内容,这一点在当代很难得,在自己所认识的书法家中很少见到。他还展示了多幅孙鹤不同时期的自书诗文、联语作品,如《咏谢道韫》、《访福州吊马尾港》、对联“斯文千载诗书画,教化四方儒道佛”(此联原作现藏中国驻英大使馆)等,其中《咏谢道韫》为咏才女组诗之一,书法格调明快清丽;《访福州吊马尾港》是其对中法战争旧址凭吊感怀,属访福州组诗之一,笔致朴厚凝重;“斯文、教化”对联,作于出访英国之际,因代表中国文化交流,特以隶书完成,以示郑重;还有其用秦简牍书所作诗文等。

    巴力提到有一种展厅中常见的现象,就是一二百幅作品,像是出自一人之手,看署名,又是各不相同。这就是作品雷同,缺少个性。艺术是绝对需要个性的,但是在我们书法当中就缺少这一点。

    孙鹤认为,书法之难不在技法,而在境界。她对唐人孙过庭“古不乖今,时不同弊”8个字十分推崇,追求作品有古人的意蕴,又不是简单的摹古,而有自己个人的精神。她尊崇古人“士先器识而后文艺”的主张,注重学术养成,这使得她的书法有了与众不同的、相应的文化状态。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