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力
一
北宋年间一次画状元考试中,有个十几岁的孩子,他当时画工稚嫩,虽然没考上,但宋徽宗发现了他的天分,把他留在国家画院学习。没考数学外语、没公务员身份,他就实现了自己的“中国梦”。
后来,他用半年之力完成了不朽经典《千里江山图》,当时只有18岁,不久即去世。
他是中国美术史上大名鼎鼎的王希孟。
天才也是有花季的,错过花期就再也不开了。
搁今天,他刚高中毕业。
二
慈禧和光绪对京剧艺术的形成与完美做了很大的贡献。清宫内廷演戏要求极其严格,太后和光绪对那些台上“发呆”“卖野眼”的演员会降旨申斥,严厉责罚。
有一次,有个旦角在台上“大岔裆”地站着,慈禧勃然大怒,喝令左右把他“拉下来就打”。后来,这句“拉下来就打”成了内行的一句调侃术语。
正是这种权威性的严格要求,使得京剧艺人养成了不敢丝毫马虎的习惯。
书画创作也是一样。笔笔须全神贯注,不使一笔轻飘,不使一笔板结,绝不出死笔死墨。让作画进入入神的境地,心、手、笔连成一片,连绵不断,这才能出好字好画。
李可染先生说:无鞍骑野马,赤手抓毒蛇。就是说作画不可稍有走神懈怠。
写字画画的,如今真懂笔墨的也少,更不会有人“拉下来就打”,所以扫帚笔、死猪墨常常一墙一墙挂满满的。
要想成点事儿、出点儿东西,做不到“拉下来就打”,起码得“扯下来就撕”!
三
1959年有雕塑家要为胡适塑像,胡适说:“我的像很难画,因为我没有怪相。”很多字画甚至很多名人,都是靠“怪相”来搏出名的。其实,搞怪相对朴实无华的画风而言是容易的,亦如为人,真的大师都是于平和中令人感受到博大深厚。没怪相,是心灵不扭曲,行为不乖张,是空明灵性自信自若,是不贪著、无二念。
人要一辈子没“怪相”,是大境界。如弘一的字,倪瓒、渐江的画。现在很多画家打出“禅画”的大旗,岂知叫出来的禅已非禅,禅意应是藏于笔墨之中,寓于每一笔点画之内的。禅画的关键是禅意,单单画个僧人,抄个禅诗,离“禅画”二字,路途尚远。
四
艺术从业者往往会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缺乏传统基础的便高举创新的大旗;缺乏进取的便高呼要捍卫传统。哪头都不靠的更要靠吆喝,把平庸当传统,把无知当创新。
艺术本是无所谓新旧的,馒头很传统还得吃,速生鸡很新吃不得;裹脚是旧例,整容为时尚。关键要表达的真心是什么,其他皆附属,皆工具,皆皮囊。
五
1917年,张勋带着他的辫子军,赶跑了民国总统黎元洪,把12岁的溥仪抬出来复辟,一时成为全国人民的公敌,失败是注定的。人们习惯管这样的人叫“愚忠”,可这哥们就是认为帝制好,他就敢坚持,正是因为他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在当时有许多人对张勋颇为同情,连孙中山也说他对张勋是“虽以为敌,未尝不敬也”。
人不能总围着利益和小集团转,没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就没有人格。搞政治则欺民,交朋友亦难见真心。
人的信仰不同,有对的也有错的。但贵在一个求真上,别贫贱点儿就移,得点儿富贵就淫,遇上点儿威武就屈。(作者为书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