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许亚群
2013年,文化部联合中央八部门出台了《关于支持转企改制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以“促进转制院团自我发展能力建设”为中心环节、以强化硬支撑和优化软环境为两个着力点的工作思路。“下一步,推进转制院团改革的主线就是落实九部门文件。一方面,对于已经完成转企改制工作的院团,要进一步规范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另一方面,要建立督察机制,督促各地尽快出台落实文件的实施细则,切实加大对转制院团的扶持力度。”在近日召开的文化部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文化部部长蔡武特别强调。
2013年,文化部深入推进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并提出了一系列有关院团改革的新的工作计划。然而,正如蔡武所指出:“当前改革已经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如果没有落实,再好的方案、再好的设想、再好的规划也是一句空话。”2014年开年之际,文化部确立了“提高认识,狠抓落实,以优良的作风、健全的机制保障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顺利推进”的工作目标,为深入推进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文化部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召开后,深化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的工作思路进一步明确,各地转制院团获悉后纷纷表示鼓舞振奋。“可以说哪里政策落实得好,哪里的转制院团就更容易适应市场。”湖南省歌舞剧院公司董事长严冰波说。自剧院2012年转制以来,他一直认为,转制院团自身改革热情固然重要,但地方“上马扶一程”的政策引导却能起到决定性作用。“中央明确的各种配套资金地方能否落实?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力度是否切实加大?转企改制绝不应是甩财政包袱,而是要严格依照中央文件要求,通过多方努力塑造真正的市场主体。”严冰波说。
“有关文件规定转制后企业每场公益性演出补贴1.5万元,实质上自转制以来只能补贴到每场5000元,演一场亏一场。直到2014年才实现早年计划水平。”宁夏话剧艺术发展公司总经理蒋全洲说。在他看来,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市场正在发育之中,转制院团生存很不易,对于政策的落实存在更为殷切的期待。“中央文件已经提出了宏观指导,各地还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更为细化、有针对性的政策办法,这是助力转制院团改革发展的关键。”甘肃省话剧院院长朱衡表示。
在文化部《2014年文化系统体制改革工作要点(征求意见稿)》中,“深入推进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工作”被放在了文化系统改革工作的首要位置。文件提出,要建立督察机制,督促各地出台实施细则,深入贯彻落实九部门《关于支持转企改制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研究制定并适时出台培育骨干演艺企业的政策文件。支持中小转制院团走专、精、特发展道路,促进形成一批有特色、有实力的演艺企业。“顶层设计的思路已经非常清晰了,地方着手出台更为细化的扶持方案和对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考核监督确是当务之急。”陕西演艺集团公司董事长刘兵表示。他建议,甚至可以考虑尝试对于转制后各院团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设立明确的政策扶持期,分阶段进行多方绩效评估,以实现分类指导。
规范演艺市场、落实政策到位、出台强化细则……这些在文件中被突出强调的重点,是广大基层院团的热切盼望。“广西玉林有119个乡镇,这其实是非常广阔的一块市场。只要能把政策落实好,我们有信心通过开拓市场获得大发展。”广西玉林市演艺公司董事长唐经云表示。对九部门的扶持转制院团改革发展的政策文件,他给予了高度肯定。2013年底,唐经云进京参加了全国演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班(试验班)。“学习后启发多、收获大,让我们对今后的发展充满期待、充满信心。”唐经云说。2014年,文化部将制定并组织实施《全国演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规划》、推动成立中国演艺发展学会、搭建演艺领域政策和信息支持平台,以推动演艺业持续健康发展。这些创新举措是全国转制院团管理者们渴盼降临的“知春好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