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晶晶
“静探存真——李凤龙、方政和、李雪松、孙震生中国画展”于5月23日在北京画院美术馆拉开帷幕。此次参展的4位画家是北京画院2011年聘用的签约制画家,经过精心准备及创作,他们拿出了这3年的艺术成果。
4人中李凤龙的求艺经历最为特殊,他是自学为主加以请教前辈,没有进入艺术院校学习。李凤龙觉得在学历作为入职敲门砖的美术界,自学成才者能在一流的专业画院有一席之地,既是幸运,也是机遇。他说:“北京画院能吸纳我这样的艺术自学者,对于所有自学型的年轻艺术学子都有着鼓励和启发的意义,同时也希望更多的画院机构能够为有为的自学成才青年打开一扇门。”方政和从福建画院调入北京画院,他的作品在取材、形式及表现方法上都具有一种“开放性”,有意识把自己的路子修宽,拓展更为广阔的探索空间。李雪松毕业于中央美院,直爽与豪放的个性在他的作品当中有很明显的表现,其作品绚丽斑斓、生机勃勃。为了对花鸟进行近距离体察,李雪松养鸟栽花。孙震生在进入画院前就小有名气,他的作品《回信》曾获得第十一届全国美展金奖。
据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介绍,这4位画家有着不同的教育背景,作品各具风格,这次展出的作品将向观众呈现丰富的文化底蕴。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北京画院继续秉承先辈们的文化理想,不盲目追随时流,杜绝任何功利、短视,继续保持注重高度、追求纯粹的学风。北京画院在人才引进方面持比较开放的态度,不看重学历,而注重综合素质、可塑造性及发展潜力。画家到画院后,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自己的专长,画院因此而更具活力,这是我们改变机制后的收获。”王明明说。
李凤龙、方政和、李雪松、孙震生是2011年签约进入北京画院的,北京画院对每一位新画家都有3年的签约期,也可以叫试用期,3年期满,要有一个汇报展,由艺委会打分测评,决定是否能正式成为画院画家。
进入北京画院,4个人共同的体会就是北京画院所秉承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和艺术理念,使得他们对于传统与经典抱有信心。在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各种艺术观念多元并存。李凤龙说:“我到北京画院后,最大的收获是更加坚定了继续深入传统文化学习的信心。因为有着北京画院这样的重要学术机构支撑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艺术创作与学术研究成果才能及时、充分地向社会展示和服务,从而体现艺术工作者的存在意义和劳动价值。”
学术务实、专业制度、科学管理使画院给年轻艺术工作者提供了进一步提高艺术创作水准的空间与舞台。方政和谈到自己的创作时举例说:“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原作。北京画院三楼、四楼长期展陈设有白石老人的画,看到白石老人将工笔和逸笔两者高度和谐地统一,他给我一种气势和胆量,‘尽精微,致广大’是可以在一个画面非常和谐地呈现的。新中国成立以后,最好的工笔画家于非闇和陈之佛都是北京画院的画家,通过学习他们的原作,以前认识上模糊的东西忽然清晰了,现在的问题就是手中的笔能不能做到。”除此之外,老中青三代艺术家之间的频繁交流,大家互相取长补短,所获亦多。在孙震生看来,优越的学习环境,宽松的创作空间,美术馆、图书馆、学术讲座、学术交流、采风——都成为了个人生活的一部分,非常有利于创作。李雪松说,自己3年来个人创作和发展成长迅速,得益于画院尊重每个画家的不同风格,因材施教,而且对画家的艺术活动给予了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