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公共文化
  标题导航
碧海蕴玉见魅力 东风时雨添锦绣




 中国文化报 >  2014-06-18
放大 缩小 默认
碧海蕴玉见魅力 东风时雨添锦绣
——浙江省玉环县积极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

    玉环大剧院外景    叶云飞 摄

    文玲书院外景

    贝雕艺人    施荣华 摄

    2013“海岛之春”民间文艺展演

    第二届中国·玉环海岛文化节    黄建军 摄

    玉环独具魅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坎门鳌龙鱼灯舞”

    王美青  黄十一  徐旭升

    文化及时雨,东风催潮生。以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为中心内容的“文化引领”工程,作为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县的三大转型主线下的五大提升工程之一,通过创新文化发展思路探索出一条适合于制造大县、海洋大县塑造文化品牌、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综合实力的新路子,在建设现代化、国际化海岛城市的进程中发挥着“东风时雨添锦绣”的神奇作用。

    山蕴美玉,呈现一方魅力

    玉环,在海一方,位于浙东南“台、温经济模式”结合部,下辖6镇2乡3街道,317个村社,61.63万常住人口,是全国14个海岛县之一。

    玉环,得名于《太平寰宇记》记载的“晨雾绕岛,形状如环;上有流水,洁白如玉”,是《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中推崇的“蓬莱福地”。唐宋时期,玉环是一个煮海为盐、凭潮抲鱼(当地方言,意为捕鱼)的港埠古镇。经历了千年的苦卤与汗水的浸泡,玉环人的骨子里传承了盐的定力与海的情怀。改革开放以来,玉环人凭着勇立潮头的果敢与海纳百川的气度,发扬创业创新精神,创造了经济腾飞的一个又一个奇迹——

    玉环没有铁,却有千亿元规模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没有铜,却有占国内外市场总量近半的中国水暖阀门生产(采购)基地;没有木材,却有享誉中外的中国新古典家具精品基地;缺乏科技人才,却有中国无菌医疗器械自动化装备制造产业(玉环)基地,以及占全国生产总量1/4的数控机床制造集聚区……

    玉环,先后成功摘得“中国阀门之都”“中国文旦之乡”等11个国字号产业招牌,形成了“海岛经济成功跨越海洋经济”的“玉环现象”,迎来了“海隅成大港、末端变源头”的“漩门湾时代”,开始了“跨海大桥”的崭新进程。

    玉环,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技先进县、体育先进县、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被评为浙江省文明城市、文化先进县、首批小康县、科技强县、教育强县,跻身于国家卫生县城行列,并且位居全国科学发展百强县第30位、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第14位。

    经济给力,文化出彩。近年来,玉环县委、县政府坚持从战略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把与时俱进的群众文化需求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立足于创业创新文化元素的增量积累,全面推进文化建设事业的改革、发展与创新工作。全县文化设施建设紧锣密鼓,群众文化活动如火如荼;发展惠民文化事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专业队伍不断壮大,文化市场繁荣,文化产业发展看好。

    文化引领,激发创建活力

    文化引领,厚德载物。2002年,玉环获得浙江省文化先进县称号,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成了新的目标。十年追求,十年努力。2012年的玉环县党代会与人代会把实施文化引领计划、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县提上议事日程,纳入全县“三县三城联创”活动[“三县三城”即省级(国家)生态县、国家卫生县城、省级美丽乡村先进县、省级示范文明县城、国家文化先进县、国家园林县城],创建工作开始进入倒计时。紧接着,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浙江省委做出了大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决定,吹响了催人奋进的号角。

    ——锁定目标细化责任,接力创建热潮涌动

    对照创建标准,玉环先后出台实施意见、实施方案等10多个文件,不断完善扶持政策;加强创建领导,39个重点项目责任到人,以汇报会、推进会加强上下联动,协调会保持部门互动;责任单位督促创建工作常抓不懈,舆论宣传春风化雨,内刊互比查找差距,外宣持续鼓舞人心,网站、报纸、广播、电视齐头并进,尤其是借助中国文化传媒网平台与中国文化报社“美丽中国·海疆行”大型采访活动,有力彰显了玉环文化建设新风貌。

    ——鼓励扶持强化融合,创建创新产业发展

    玉环大力服务文化创意经济,为文化产业提供优惠政策支持,集中6家文化企业进驻专园,助力产业发展;注重“海韵渔情”海岛文化特色,在农业观光公园规划农展馆、贝雕馆、船模馆等乡土文化创意展馆建设,在湿地公园扶持玉环漩门湾创意农业园,在林地保护区开辟龙溪动漫花谷休闲基地,形成文化、旅游和农业产业的融合。

    同时,玉环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文化市场,形成了以演艺娱乐业、印刷复制业、网络服务业和出版发行业等为主体的文化产业体系。据统计,玉环县现有600多家文化经营单位,近20份行业、商会内刊与10多家企业报纸,共同展示玉环文化建设的繁荣景象。

    在文化改革发展中,玉环县电影公司、县越剧团改制走在了台州市前列;组织企业参加历届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会,扩大区域品牌影响;进一步推进行政权力清理,确认行政权力432项,归并行政审批职能,编制职权目录、权力运行流程图、监督机制明示图,行政效能提效增速。

    ——导向引领监管并举,巩固创建事在人为

    玉环每年对全县娱乐场所、网吧、印刷企业的负责人、安全员开展安全教育、法律法规培训,举办人员聚集场所火场逃生和灭火等技能演练,出台了《玉环县文化市场执法管理办法》,推进“阳光执法”工作,建立和完善了文化市场行政执法规章制度,使执法人员在办案中有章可循;对全县文化市场经营单位开展不定期的消防安全检查,并坚持以“扫黄打非”为引领,集中整治和日常监管相结合,积极开展网吧、娱乐场所、出版物的“净网”“清源”“秋风”等专项整治。

    3年来,玉环县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大队出动执法人员3720人次,检查各类文化市场经营单位4999家次,联合公安、工商等相关职能部门开展综合执法45次,立案查处106件,受理举报并查结91件,取缔无证经营电子游戏39处,收缴电子游戏机及电路板210件,取缔无证地摊游商35处,收缴非法音像制品23.9万张、非法书报刊2203册、卫星地面设施135件,规范市场秩序工作环环相扣,行政执法能力与时俱进。玉环连续多年被评为浙江省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工作优秀单位、浙江省文物行政执法监察工作成效显著单位;2011年,玉环县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大队大队长荣获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创建投入,践行惠民愿景

    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是文化建设的时代特征,文化惠民、满足人民群众精神需求是文化发展的终极目标。近年来,玉环按照全国文化先进县的创建要求,统筹城乡文化事业发展,加大投入改善城乡文化设施,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不断完善,惠民愿景一一实现。

    ——财政投入梯度骤增,品牌项目接连涌现

    玉环县政府把创建工作纳入财政预算,按照财政增幅逐年提高,文化事业经费高起点运行。2011年至2013年,分别投入3174.58万元、4936.53万元和6167万元,增幅86.55%,是财政收入27.27%增长率的3倍;人均文化事业费从51.51元增加到100.06元,3年实现翻番。

    同时,出台优惠政策与激励机制,争取并鼓励社会各界的支持与捐赠。在大型项目建设上,投入5000万元建设占地5.76万平方米的桃花岭文化休闲广场,投入1.14亿元兴建建筑面积2.7万多平方米的玉环影城、书城,投入2亿元扩容县级图书馆、新建博物馆,投入300万元整改升级县文化馆设施。相关奖励措施涵盖了镇乡街道与综合文化站、村社与先进个人、文艺精品与拔尖人才,同时兼顾精品工程、特色活动、精品创作、文化产品供给和培育基层特色团队。

    ——公共设施日益完善,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在玉环城区,玉环县文化馆(一级文化馆)、玉环县图书馆(二级图书馆)、玉环大剧院、玉环书画院等一批公共设施为群众提供了高质量的文化活动场所;推进图书馆总分馆制,建成浙江省首家县级24小时自助图书馆,并相继建成图书馆楚门分馆、爱心书院(残联分馆),开通市民卡借书功能,使得公共文化服务实现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覆盖。卫星城镇实现乡镇综合文化站覆盖到位,并且成功创建浙江省文化强镇2个、浙江省“东海文化明珠”乡镇7个,台州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镇乡街道2个,惠民服务内涵不断丰富。村级基层文化俱乐部全面覆盖,广播电视“村村通”和数字电视整体转化工作全面完成,涌现出7个省级文化示范村社。2013年以来,玉环农村文化礼堂建设风生水起,12家文化礼堂通过验收,120多个可容纳百人以上的村级文化场所正在积极扩容,农家书屋的创建工作如雨后春笋,玉环因此摘得了2013年浙江省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先进单位的荣誉。

    ——文化“六送”特色荟萃,娱民在村、惠民到家

    送演出、送电影、送图书、送展览、送讲座、送培训,“六送”下乡活动常态化年年出新。近5年来,总计送演出618场、送电影1.6万场、送图书5.4万多册、送展览112场次、送广播电视上渔船(264艘捕捞渔船和11艘渔业辅助船拥有卫星接收设施)改写了渔民“白天看海水,晚上看星星”的历史。送培训活动在艺术培训基地和警营文化共建活动基地率先开展后,南门社区激情广场、坎门中学、楚洲文化城等培训基地你追我赶,舞蹈与声乐培训超过5000人。连续举办4届的文化嘉年华公益培训把送培训活动推向了高潮,至少有4000人实现了艺术素质的根本性提高。2007年至2011年,由基层骨干人员组成的玉环舞蹈队在浙江省排舞大赛中获得“五连冠”。

    东风时雨,催生万千锦绣

    文心雕龙,龙凤呈祥。依托特色资源打造品牌文化,玉环城乡的群众文化生活“一条龙”局面风生水起,挖掘历史文化、弘扬人文内涵,榴岛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工作有如百鸟朝凤,引来人气万千。

    ——特色节庆连创品牌,创建景观竞相媲美

    中国·玉环海岛文化节、农民文化节、文化走亲、榴岛四季风等文化活动,展示出玉环城乡文化的动人风采,已成为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品牌文化活动。中国·玉环海岛文化节已成功举办两届,吸引了包括台湾金门、澎湖、连江、宜兰在内的16个海岛县参加,走进了央视大型栏目《欢乐中国行》,成为两岸海岛文化交融互通的典型,被列入浙江省18个重点扶持节庆活动名录。

    此外,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建党90周年、改革开放30周年和玉环解放60周年等重大主题活动,以及迎新春闹元宵、农民文化节等系列活动,温暖了全民爱国爱乡情怀,提高了地域文化的亲和力;而承办浙江省第三届社会文艺团队汇演、省首届职工文化艺术节舞蹈大赛和江浙沪越剧女明星汇演等活动,将玉环群众文化和文艺建设的风采带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文化走亲互动共进,友谊花朵中外呈祥

    受文化部指派,2009年,玉环县组团参加了土耳其第十七届卡西亚卡国际儿童艺术节与TRT国际儿童艺术节,进一步提升了玉环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013年4月,组织举办了玉环东沙美丽渔村国际公共艺术论坛,国际公共艺术奖评委会主席路易斯·比格斯向坎门街道授牌“玉环东沙国际公共艺术基地”,2008年至2013年连续6年邀请国外优秀演出团体到玉环举办新年音乐会,并与周边20多个县市进行文化走亲,2011年和2012年连续两年被评为“浙江省文化走亲先进单位”。

    ——群众文化乐在自觉,品类品相七彩纷呈

    玉环立足于镇乡街道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互比互学,支持各类文艺、戏曲晚会登台,支持各类书画作品展出,充分利用玉环公园、庆澜河文化广场以及楚门市民广场等场所,开展各种形式的广场文化活动;挖掘镇乡街道别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广泛开展以海岛渔民文化、社区宜居文化、校园进取文化、企业创新文化为内容的群众文化活动,再现楚门铁梗闹元宵传统游行盛景、坎门“海韵渔情”文化艺术节民俗风范、清港文旦生态文化节山水风情,把群众文化的表现力张扬到极致。

    据统计,5年来,玉环共组织大中型文化活动150余场次,小型活动300多场次,观众超过100万人次,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参与文化、享受文化、创造文化的热情,营造出一片欢乐氛围。

    ——精品意识重点打造,才艺底蕴坚持培育

    多年来,玉环大力实施“文化名家造就工程”,荟萃才艺智慧,促成舞蹈《文旦花开》等多个节目入选《欢乐中国行》等央视栏目,相继成立了郑频书法工作室、蒋兴平地方特色文化工作室和叶云飞摄影工作室等,举办了叶益平、陈振云、刘荣个人音乐会,马亚兵个人水彩画展等。

    发现和培养优秀民间艺人,曾焕祥等17人入选省级优秀民间文艺人才。由曾焕祥创作指导的渔鼓合奏节目《喊海》获得了浙江省第五届“四进社区”文艺汇演表演、创作双金奖。玉环创作的文艺作品、节目和理论文章获得了省级以上各类文艺奖项70多个,国家级奖项29个。

    重视基层培训,坚持与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等高校合作,举办县文化系统干部培训班,对全县文化系统业务干部和各乡镇(街道)文化站站长、文化员、文艺骨干及优秀文艺团队负责人进行业务培训;鼓励支持基层业余团体发展,培育各类特色团队,挖掘出包括坎门渔家女俱乐部在内的基层业余文化团队630多支,参与人数达3.4万。

    ——文物保护无微不至,措施给力续补历史

    玉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主要领导多次查看原址,听取意见,提出建议。在2007年9月开展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成果斐然,坎门验潮所、三合潭遗址、纪恩诗摩崖题记、海山潮汐电站、苔山寨城遗址和玉环碉楼6处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坎门验潮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入选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之一,成为浙江入选的4处之一。玉环县文广新局、县普查队分别被授予省级先进集体。

    在2012年10月开始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中,全县317个国有单位悉数登记,配合2013年的“文化遗产日”活动,出版了《玉环文物概览》一书,填补了玉环文物史志空白,配套出版《寻找玉环本土情结28处目的地》,显示出文物保护的自豪感与责任感。此外,还扶持龙山博物馆成为台州市首家民办民俗博物馆,悉心指导布展业务;支持楚门竹岗历史文化陈列室建设,派专人指导相关工作。

    ——非遗保护重在传承,帮带到位后继有人

    2007年,玉环开展非遗普查,共登记非物质文化遗产条目763项,截至目前,已列入县级名录82项,其中,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1项(坎门花龙)、省级名录5项、市级名录22项。挖掘培养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现有省级3人、市级6人、县级11人,并奖励老艺人带徒授艺。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坎门二中荣列省级传承教学基地,坎门中学和清港镇中心小学列为市级基地。开展海洋民俗文化艺术活动,玉环渔龙灯、渔民画及贝雕、岩雕、根雕“三绝”非遗得到传承与弘扬,成立郑高金贝雕馆、黄福兴船模馆、黄仁辉根雕馆,集中展示海岛文化非遗艺术特色,其中,黄福兴船模馆的15件船模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和中国航海博物馆收藏。

    2012年,坎门花龙获邀参加“九龙舞凤桥”浙江龙年龙舞大展演;2010年,坎门鳌龙鱼灯队参加浙江省第二届龙舞大赛获得金奖,并作为浙江省唯一的代表队参加首届中国农民艺术节开幕式文艺汇演,获得了艺术节最高奖“精粹奖”,此外,还应邀参加2011年全国第八届残运会开幕仪式和2012年“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启动仪式演出。

    在全国上下共同努力实现“中国梦”的大背景下,打造“海上都市、美丽玉环”已成为全县民众的共同梦想。玉环的创建活动正如东风时雨,鼓舞着热衷于文化事业的当地民众,共展宏图、共创大业,共同迎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锦绣明天。

放大 缩小 默认